經絡解密 卷四: 維繫身心平衡運行的君主之官 心經 | 誠品線上

經絡解密 卷四: 維繫身心平衡運行的君主之官 心經

作者 沈邑穎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經絡解密 卷四: 維繫身心平衡運行的君主之官 心經:「察言觀色」認識心經,教你閱讀人體健康指數。中醫師不解之密大公開,掌握身心共治的關鍵樞紐。心臟五行屬火,宛如太陽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察言觀色」認識心經,教你閱讀人體健康指數。中醫師不解之密大公開,掌握身心共治的關鍵樞紐。 心臟五行屬火,宛如太陽,時時刻刻跳動不能休息,一生總跳動次數約為25億次至30億次。心是生命之本,主血主脈,也主一個人的神志,是五臟六腑的君主之官,就像一國之君,掌控一個人的身心狀態。心經系統雖然很短,卻像中心樞紐似的連結了各方重要的經絡系統,成為身心平衡運轉的關鍵掌舵者,而且還能維持情緒的穩定。 中醫看心不只是一顆會跳動、將血泵出的器官而已,將「腦」納入「心」,正是掌握人的意念與產生情感的源頭。中醫自古就知道身與心之間會互相產生影響,強調身心共治,身心平衡才算健康。人體的氣血循環正常,身體就會健康;一旦氣血循環有障礙,疾病就會產生。因此中醫特別強調「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以及「百病生於氣」的觀念。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常被3C產品所制約,失調的生理時鐘和失控的情緒,都影響心神的安定,造成許多身心症的問題。心既是情緒控管的最高單位,有穩定情緒的作用,同時又是情緒衝擊的最前線,很容易被情緒所干擾,這樣的特質,讓心成為敏感且容易受傷的臟腑。 中醫診治心臟疾病,不會只看到心臟問題,而是透過中醫學特有的整體觀,從經絡以及臟腑來揭露身體、情緒、情志的影響。沈醫師在書中透過經絡系統來「閱讀身體」,教大家在日常中如何「察言觀色」,讀懂身體的求救訊號,並透過心經循行部位的變化,了解經絡系統如何將身體和心理的秘密顯現於體表,只要能夠掌握並且善加運用,就可及早發現與治療,發揮中醫「上工治未病」的理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沈邑穎醫師古典針灸派傳人,專長中醫經絡研究。現任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慈濟大學臨床助理教授、經絡磐石團隊召集人。從小就非常喜歡傳統文化,大學參加針灸社,從此愛上中醫。MBA留學期間,觀察到傳統中醫學深厚哲理中所蘊涵的前瞻性與發展性,決定棄企管轉中醫。師從台灣針灸四大派「古典針灸派」周左宇老師,秉持師訓以傳承和發揚經絡為終身職志。 一直懷念童年在大自然中翻滾的歲月,喜歡簡單的生活與純樸的人們,也掛心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的不足,2011年告別台北,來到好山好水好人情的花東地區,終於回歸自然,歡喜成為「小鎮醫師」,守護在醫療最前線,以實踐中醫天人相應的「全人醫療」。著有《古典經絡針灸大家:周左宇醫道精要》、《中醫護好心》、《經絡解密˙卷一》、《經絡解密˙卷二》、《經絡解密˙卷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從心經邁入十二經絡系統的第二團隊《經絡解密 》導言前言心經總論心臟是身體的君主之官,也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編劇和導演心具有明君的特質認識心臟的三大對應關係一、心與天地的對應關係:心臟對應太陽的特質心是南方的太陽,心的熱象反映在額頭部位心的五行屬火,造就了中醫「重視陽氣」的理論特質二、心與身體的對應關係:心臟對應神志、血脈與面部的特質1.身體功能的心【心主血】【心主脈】中醫典籍指出:心所主的脈包含血管與經脈異常脈動:脈結代異常脈動:心動悸「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之理體虛的病人該如何放血【汗為心之液】心陽加於陰液成為汗汗血同源各種汗出的意義臨床上還有三種特殊汗出【心主面與色】常色: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健康時的面部顏色病色:人體在病理狀態,生病時的面部色澤相由心生:因為心之華在面+心主神志臉的膚色也能看出個性陽明主面跟心之華在面有何不同?其榮色也的其他臨床應用五輸穴中滎穴特性的臨床應用經驗烏青眼的中醫治療經驗2.心理功能的心【心主神志與藏神】中醫的心統轄現代的腦神志對身體的影響心臟與情緒之間互相影響【心開竅於舌,其聲為言】【心之志為喜,五聲為笑,五味為苦】心具有喜笑的特質心也有苦的一面,苦味包括味道、意志及情緒人生的喜樂、苦痛都由心來掌握心獨具精細的感覺與感受三、心與其他臟腑的連結關係:聽命與進貢關係五臟之中,心臟最攸關生命心臟為五臟六腑的總指揮其他臟腑與心臟所建立的「進貢關係」心與肺的關係:心肺君相組肺心有邪,氣留於兩肘心肺有病,鼻為之不利肺主嗅覺,心主感覺心與脾胃的關係:御膳之路組心為父,脾為母:日月勤奮組脾主進食食慾,心主美食味覺心與肝的關係:心肝累累組心臟累:有著「馬上要斷電」的累感肝臟累:有著「慢慢的沒電」的累感容易被搧風點火的心肝肝主視覺,心主感覺心與膽的關係:勇氣心膽組心與腎的關係:社會和諧組心管EQ,腎管IQ心與腎的超級大對比腎主聽覺,心主感覺人體血庫管理的黃金組合心與膀胱的關係:防禦保衛組心與心包、小腸的關係:打理善後組心臟透過頭面五官來照顧五臟小結:風光之下的辛苦心經四大系統一、心手少陰之脈(經脈)手少陰心經 循行特色心經循行特色一:胸腹部的「好心腸連線」和「悲喜連線」「好心腸連線」的故事:胸腹腔連線「悲喜連線」的故事:胸部心肺連線心經循行特色二:頭面部的「心眼連線」心與眼睛之間的祕密心經循行特色三:上肢部 「用心勾小指」連線手臂關節處及小指都可以反應心臟的機能手少陰心經 病候心經在胸腹部具有橫開與縱開的力量針灸開手針及原絡取穴特色桂枝甘草湯與心經之間的特殊關聯桂枝甘草湯與「心部於表」的思考心經與婦科密切相關二、手少陰之正(經別)心臟有問題,臉上也能看出病癥臉部的表情就是會洩露心事臉部的顏色及肌肉可以判斷心臟狀況「面 目連線」的臨床意義「相由心生」真是如此嗎?生活中為何常常「知人知面不知心」整合五官官竅訊息的就是心!「心—目連線」成為抒發情緒的管道苓桂朮甘湯主治證與心經經別出於面有關三、手少陰之別(絡脈)舌部可以反應心臟功能及心理狀態四、手少陰之筋(經筋)心經經筋 循行特色上肢部胸腹部的「心腹專線」「乳胸 賁臍」這段經筋具有三個特殊意義心經經筋忠實呈現心臟的狀況心經經筋 病候五臟皆有心痛,胃心痛與真心痛最難分歷代有「伏梁」之證的說法心經可以治療遠端對應部位的疼痛並調整身體結構治療足跟痛調整華佗夾脊的結構心經四大系統總複習心經的保健一、平日護心法多吃「食物」少吃「食品」護好心「冬吃蘿蔔夏吃薑」的真諦中老年人在寒冷季節必須注意蘋果臉請為你的心臟穿衣服二、常用心經四大保健穴位疏通心經的少海穴安定情志的神門穴強壯心臟的少府穴開竅醒神的少衝穴心經其他特色腋窩也是民間常用的強心部位手肘以上的穴位多有清熱效果神秘的「靈通陰神」組合三、心悸不一定要馬上治心,最好找出病因,從根本治療二井一宣放血治心律不整經驗中醫特有的「三因制宜」治法心經的人生哲學一、君主之官的專屬能力心君統合協調和啟動各臟腑、經絡系統心主神志,藏有主觀感受和記憶心主血脈,面對流動與改變,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法心主喜與笑,且苦味又入心,共同淬煉生命心既是君主又部於表,成為敏感的臟腑心具有陽光與熱情的特質,激勵我們勇敢迎向挑戰二、心經世界中的變與不變「變」是萬物不變的道理,心是維持平衡的天平心對於時間變化的主觀感受永久不變的是發自內心真愛的力量三、心經循行路線教導我們的人生哲學「心胸」代表視野格局和容人雅量「面容」是心的鏡子,心變,相也跟著變拿下有色眼鏡,轉動心念看世界心口相連,口吐蓮花還是禍從口出?君王之位連接小指,提醒謙卑內斂四、君主之官的心也會迷航心緒的迷航時間的迷航五、對於醫者的提醒六、豐盈喜樂,時時運轉心人生

商品規格

書名 / 經絡解密 卷四: 維繫身心平衡運行的君主之官 心經
作者 / 沈邑穎
簡介 / 經絡解密 卷四: 維繫身心平衡運行的君主之官 心經:「察言觀色」認識心經,教你閱讀人體健康指數。中醫師不解之密大公開,掌握身心共治的關鍵樞紐。心臟五行屬火,宛如太陽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139554
ISBN10 / 9862139552
EAN / 9789862139554
誠品26碼 / 2681708126001
頁數 / 296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心經是人體12經絡的君主之官,也是身心平衡的總協調,身心共治的關鍵樞紐
●本書教你「察言觀色」,找出身心健康狀態的秘密訊息
●心經是深藏不露的協調高手,掌握人體各經絡的訊息,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勇度難關
●沈醫師不藏私公開「中醫師不傳之祕」,想學好中醫一定要珍藏,想一窺中醫經絡奧秘更不能錯過

試閱文字

內文 : 心臟是身體的君主之官,也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編劇和導演 心臟是君主之官,為人體五臟六腑功能的掌理者。「心」既是生命的原動力,也是精神的發源地,統管生命與生活最關鍵的功能,當然也是五臟六腑裡最重要的器官。古代醫生用宮廷中的官位來說明臟腑的功能和重要性,由「心」擔任君王管理天下是實至名歸,因此《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點出了「心」的重要性。
中醫的「心」是指透過經絡系統的連結與四肢軀幹相聯繫成為心的系統,再與感官、情志、情緒等相連結,等於是涵括了現代醫學所講的心臟,以及腦部的感知、辨識、情感、記憶等功能,當然也包括神經系統在內。所以,中醫看心不只是一顆會跳動、將血泵出的器官而已,古人把「腦」納入「心」,心腦相通,而且心是腦的主宰,因此中醫所說的「心」,也是掌握人的意念與產生情感的源頭。 19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新世紀(New age)心靈啟蒙風潮,其中珍.蘿伯茲(Jane Roberts)在她的賽斯(Seth)系列書中,讓賽斯這位高靈不斷透過Jane傳遞 You create your own reality的概念。這句話翻成中文可以用「萬物由心造」來說明。 在我們數十年的歲月中,時時刻刻都在做抉擇,即使不做決定,也是一種選擇。而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著我們的人生故事,做這些選擇以及完成的人都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其實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編劇和導演,持續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並善用周邊可以運用的資源,化為行動傳遞自己的理念和堅持。 早期智慧型手機還沒出現的年代,使用單眼相機拍照可是一門學問,有次練習拍照時,赫然發現客觀的物體不變,但隨著相機鏡頭的替換、取景的角度不同等因素,所拍出來的照片竟然大不同。當下深深體會,我們都戴著一副有著既定成見的「有色眼鏡」在看這個世界,就像透過相機鏡頭一樣,從不同的角度在感受生命歷程,也如此地在刻劃自己的人生! 我很喜歡宋代詞人蔣捷的一闋詞〈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藉由「聽雨」描述在不同年齡、不同地點的人生況味與心境。少年時代宛如在歌樓之上聽雨,年輕激動的心情展現於「紅燭昏羅帳」;中年歷經人生的跌宕,宛如在陌生的客船聽著雨聲,隨著寬闊的生命河流起起伏伏,時見烏雲低垂,時聞西風中失群孤雁哀鳴,自己的心情也有些蕭索。老年白髮皤皤歷盡滄桑,宛如在離俗的僧廬之下聽雨,看盡世間的悲歡離合,瞭然世事自有其因緣,難如人意的無情,曾經滄海難為水,就讓階前的雨珠隨著因緣點滴到天明。 這闋詞對仗工整細膩,不僅描述不同年齡的少年、壯年與星鬢,還有不同場合的歌樓「上」、客舟「中」與僧廬「下」,從位置的高低,也體現出聽雨者的心境從高昂、持平到後來的內斂,詞簡意深,難怪可以傳唱千年。 我們的心情時時刻刻都被內在與外在的事物所牽動,這些干擾「心」的情況,其實不脫「得」與「失」,誠如艾克哈特.托勒在《當下的覺醒》(Stillness Speaks)書中所說的 Most people’s lives are run by desire and fear.(大多數人的生命都被欲望和恐懼所掌控)。欲望是想給自己「增添」些什麼,好讓自己更為完滿。恐懼則是害怕自己「失去」什麼,因為去除而讓自己減損。 面對世事的不斷變化,心也跟著運籌帷幄,並試圖在變動中重新幫我們找回身心的平衡,片刻不得閒,「變動」與「運轉」,就成為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必須面對的終極任務! 心具有明君的特質 近來宮廷劇蔚為風行,過去偏重在男性之間的權力爭逐,現在則是女性當家,尤其圍繞在皇帝身旁陰柔的權力鬥爭,其心機之重,為達目的而百招盡出,令人瞠目結舌。但從君王的角度來看,眾多美女環伺,齊人真的多福嗎?每天要面對後宮這些人事糾葛和惡鬥,我想唯有身在其中,方知箇中滋味吧! 君王雖然身居高位,握有重權,但多數都不是能力最強的人,所以要成為明君關鍵點有三:一是對於百姓要關愛,對於國事有熱情;二是建立諸多耳目機關或網路,讓深居簡出的君王可以收集各方資訊;三是知人善任,讓每個人都能處在正確的位置,做對的事情,發揮所長,齊心協力護衛家國。
我們的心臟也具有成為明君的特質! 為了快速了解心臟的特性,先將這位熱情有活力的君王特質簡述如下:「心是陽光熱情,神氣十足,笑容滿面,舌粲蓮花,耳目眾多,掌握脈動,願意拋頭顱灑熱血,汗流浹背,建立汗馬功績,而苦中作樂的君王。」詳細內容將在後文介紹。
相由心生:因為心之華在面+心主神志 人類面部不僅有顏色的變化,還有肌肉動作的變化,「心之華在面」,也可以逆向思考為面部的組織為心所管轄,包括面部肌肉和口腔黏膜組織。 面部肌肉主要是顏面表情肌,它是扁薄的皮肌,位置淺表,可以摸得到、看得到。它起自顱骨的不同部位,止於面部皮膚,主要分布在面部孔裂的周圍,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圍。 面部肌肉的功能有二:一是成為面部孔裂的開關,例如睜眼、閉眼、眨眼等;二是在面部呈現出各種表情,如擠眉弄眼以及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 因此「心之華在面」加上「心主神志」,透過面部肌肉動作就能呈現心裡的想法,就像嘴唇向兩側上揚的笑容代表開心,緊緊抿嘴的嗔容代表小生氣等。時間久了,這些面容也定型了,「相由心生」就是如此而來。 上述中醫的說法看起來很嚴肅,但心與面部的關聯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例如:過度強調自尊心的「好面子」,重新振作須「洗心革面」,得意時「滿面春風」,慨嘆人心難解「知人知面不知心」等,大家其實都了解面部會反映出心裡的感受與想法。
中醫師不傳之祕:「其榮色也」的其他臨床應用
心「其榮色也」,在臨床上還有很高的指導與應用價值。 平日門診時常與跟診醫師說:「我們每天都在閱讀身體!」因為身體會透過經絡系統將身體及心理的秘密顯現於體表,亦即「有諸內必形諸外」的概念,所以只要掌握和善用中醫理論,就可以及早發現病苗與治療,達到「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醫學。 臨床上,主要以望診及切診來閱讀病人的身體,例如在額頭靠近髮際附近若發現局部細小毛髮異常增多,肌膚腫緊,顏色暗沉,甚至出現斑點或血絡……,都代表局部氣血阻滯。 我常以河流上的淤泥來解釋這個現象給病人及醫師聽─― 人體的經脈猶如河流,若水流順暢,河面上不會有其他雜物;惟有水流不暢,出現淤泥之後,才會長出植物。因此額部髮際增多的毛髮就宛如河中淤泥上的植物,心主血主脈,局部腫脹暗沉和血絡,不僅是氣滯血瘀的明證,更是心「其榮色也」的表現。
一旦額部出現這些異常現象,連帶同側的肢體和器官也容易出現病變,例如出現在左側額頭,左側頭部及肩頸也會僵硬疼痛,左胸悶痛,胃脹氣,左腰背緊等,本證多屬膽經氣血鬱滯,故膽經循行所過部位及臟腑都受影響。這也展現了中醫的系統觀,看似無關的多項疾病,透過經絡系統連結,其實都有關聯。 這種情況同樣會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毛髮、顏色改變及血絡都是很好的表徵。例如小腿上的腿毛,一般都約略朝著同一方向生長,若局部出現毛髮逆長,表示氣血循環有礙,再配合所在部位的經絡,就可以確定病性及病位了。 還有東方男性一般胸口的毛髮較稀疏,臨床上見到胸毛濃密捲曲的病人,年紀漸長後,常兼有心臟疾病。
後來讀到《靈樞.刺節真邪》,黃帝與岐伯討論人與天地相應時,舉例「下有漸洳,上生葦蒲,此所以知形氣之多少也。」與個人想法不謀而合,驚為天人!「漸洳」為低濕或泥濘之意,「葦蒲」指蘆葦及蒲草,都是生長在淡水河邊、沼澤濕地的草本水生植物。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土地下方若是潮濕泥濘,上面就會長出葦蒲這類水生植物,因此只要看到葦蒲,就可以推論漸洳的存在。身為醫者也可藉此概念,從人體外表現象來判斷病人內在形氣之多寡。「下有漸洳,上生葦蒲」這八個字,正好印證了臨床之所見與所論。
心與肝的關係:「心肝累累組」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常常聽到大家在喊累!五臟裡最容易累的組合,就是常被使用過度而造成損傷的心與肝。 心臟是君主之官,需綜理國事,尋求平衡,肝臟是將軍之官,需對外打仗,保護權益。現代人身處激烈競爭的職場叢林,時時處於備戰狀態,很難放鬆。尤其肝主怒,情緒很容易激動或被激怒,肝經循行到頭頂,「怒髮衝冠」是可能會發生的。 當一個人疲倦喊累的時候,其實有兩個臟腑同時承擔著這個「累」,即心與肝。 心與肝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再強健的體魄也會耗損,所以稱為「心肝累累組」,但來自心與肝的疲倦情況其實有些不同。 ●心臟累:有著「馬上要斷電」的累感 由於心臟接納各方的貢獻,時時刻刻搏動泵血,生命中所有的身體損傷、情緒激動等等的身心壓力和打擊,心臟都無法迴避,必須完全承擔。因此心臟的累是感覺自己「快要斷電」,然後宛如電源開關被關掉一樣的「馬上斷電」,全身突然無力,迅速累癱在沙發或床上⋯⋯,這是屬於心臟的累!表示心臟再也無法承擔任何身體的工作了。
●肝臟累:有著「慢慢的沒電」的累感 肝臟不像心臟需要時時刻刻工作,它的疲勞是因持續的壓力所造成的,所以肝臟的累是感覺到「慢慢的沒電」,好像蠟燭快要燒盡,光線逐漸暗下來,身體也宛如慢動作般的漸漸沒力⋯⋯無力⋯⋯累癱。這是屬於肝臟的累! 一旦出現這兩類疲倦感,表示自己已經有了「壞心肝」,建議儘早改善。心與肝不同的疲憊,改善的方法也不同喔! 來自肝臟的累,建議釋放壓力,早點休息,少熬夜,不要吃宵夜或飲酒過量。 來自心臟的累,除了上述緩解肝臟疲勞的方法之外,還要補充營養,因為心臟就像引擎,需要充足的燃料才能持續轉動。加上多曬太陽,適當運動,穿得暖呼呼,吃得好健康,大家都可以成為「好心肝」的人!
心與腎的關係:社會和諧組 ● 心管EQ,腎管IQ 中醫認為腎為一個人的先天之本,它與心臟在身體功能上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與制約關係,細節我們在腎經中再詳談。在此先分享心與腎在神志部分的有趣分工,這就涉及現代生活中面對許多學習與挑戰時所需的IQ及 EQ了。 IQ是智力商數的英文縮寫,代表個人的學習能力,EQ是情緒商數的縮寫,代表在人際關係中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 「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要求君主在統領國家時頭腦神志必須清明,情緒不要輕易被撩撥,才能從諸多的正面及負面訊息中,掌握關鍵資訊,作出明智的決策和反應。 這個觀念應用在一般人身上就是現代所說的「情緒管理」。尤其工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頻繁,關係複雜且微妙,非常容易彼此牽動,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可能是溫柔的生機,也可能是毀滅的殺機!所以,唯有穩定的心志才能做良好的情緒管理,這是在現代社會中安身立命的重要關鍵。 腎主一個人的先天條件,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遺傳的能力與特質。中醫說:「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主骨主髓,全身所有的骨頭及骨殼裡的骨髓都歸腎管理,如手臂的肱骨、大腿的股骨等。中醫認為頭顱也是個骨殼,裡面的軟組織就是骨髓,因為腦的骨殼圓且大,骨髓容量多,特別稱它為「髓海」,由腎專責管理。腦中髓海充盈的人,頭腦長得好壯壯,天生就比較聰明機靈,學習能力也較佳。若胃的吸收功能也良好的話,先天後天皆調,當然是圓滿一百分的人生勝利組。 解密:「相由心生」真是如此嗎?
俗語說的「相由心生」或「面由心生」,意指人的心念會影響面部的表情,例如有著幸福美滿人生的人,面部總是帶著笑容,五官開朗,表情和善,讓人想要靠近;而長期處於憤怒的人,常咬著牙,怒目而視,面部的表情較為兇惡,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由此看來,人們說面部長相四十歲以前由父母決定,四十歲之後就要自己負責,頗有道理。 從本經別心與面部的關係來看,人的心念確實會改變面容。例如常常生氣的人,五官糾結在一起,嘴唇緊抿,嘴角下垂,眼露凶光或不屑一顧的憤世,讓人畏懼;心情愉悅的人,面部肌肉比較鬆緩,嘴角上揚,目光溫柔,令人喜愛;至於思慮過多的人,總是皺著眉頭,嘆氣多了,嘴角也下垂。所以面容也是心念的鏡子,一旦心思改變,面相也會跟著變化,雖說「人不可貌相」,但是相貌確實會透露出心裡的想法,心經經別就是「相由心生」的經絡基礎。 許多人都說在社會上行走,通常要靠臉吃飯,這種看法讓化妝品和流行時尚產業大發利市,連帶產生了語帶酸味的「外貌協會」一詞。其實從心經經別連結心、面、目的特色,加上心主喜與愛笑的特質,人類的眼睛與情緒的確容易被可愛、令人歡喜的事物所吸引。曾有廣告心理學家做過實驗,證實最能吸引目光的廣告主角,不是俊男美女,而是小孩和小動物們。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正因為他們都具有天真無邪的表情,才能觸動人類內心深處的共鳴。 既然相由心生,生活中為何常常「知人知面不知心」? 總論介紹過,京劇臉譜是心主管面與色的最佳闡釋者,每種臉譜代表每個人物的個性,讓人一看即知,這也是經別中「心—面」的用法。既然相由心生,人們心裡所想與面部表現應該是一致的吧!可惜在現實生活裡,人類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變得複雜,面部表情不一定跟真實的想法一致,這就難免讓人喟嘆「知人知面不知心」! 很多人都說比較不怕真小人,因為「心—面」一致,心裡想的跟表現出來的一樣,可以提早防備,但大家都怕偽君子,因為「心—面」不一,就像金庸小說裡的偽君子岳不群,道貌岸然,滿嘴江湖道義,大家卻被他害得慘兮兮的。 中醫有沒有識人心的方法呢?當然有啊!別忘了心經經脈「小心眼連線」的「眼睛為靈魂之窗」,只要認真的好好看進對方眼睛裡面,真實的心念就會慢慢洩漏出來了。還有,面部的顏色也是很難偽裝的特徵,說謊的人臉容易變得脹紅,表情僵硬,眼神閃爍,若仔細觀察就會慢慢懂得識人之道了。 心悸不一定要馬上治心,最好找出病因,從根本治療 門診常遇到心悸的病人,部分病人有自覺,部分病人無感,而是由醫師發現的。自覺心悸的病人會描述自己的心跳加快,有時心跳還會很用力,胸口緊或悶痛,左側躺壓到心臟時會不舒服,嚴重者還有驚慌不安感,甚則還會開始喘促。 心悸是心臟多做工,心跳才會加快。排除嚴重的器質性病變,一般心悸通常有兩類原因: 1.虛證:常見於營養失調,氣血不足,無法提供身體足夠的養份,心臟為了救命只好多做工。這就像收入不豐的家庭,父母親為了養家,只好拚命兼差賺錢,工作非常忙碌,心跳快速就類似這種情況。 2.實證:常見於代謝失調,氣血痰濕阻滯,火氣旺盛,血液輸送不順暢,同樣為了救命,此時心臟只好被迫多做工,努力將血液輸送到全身。這就像在工作職場,遇到蟹老闆督促大家要提升產能,工作堆積如山,或者豬隊友工作凸槌,連累到自己,只好跟著一起善後,拚命加班趕進度,心跳快速就類似這種情況。 上述兩類情況導致的心悸,都是心臟為了救命的舉動,應該要找出原因,從根本治療,才能改善病情。例如前文介紹過的桂枝甘草湯,透過補心陽來治療發汗過多、損傷心陽導致的心悸。千萬不要直接去抑制心跳,這樣反而會傷及心臟和其他組織的功能。切記切記!
心具有熱情和陽光的特質,激勵我們勇敢迎向挑戰
自然界的太陽每天日出日落,生生不息;陽光穿透雲層,普照萬物,無所偏倚也無所畏懼,提供所有生命所需的能量。心臟是人體的太陽,也一樣充滿熱情溫暖,自由無所畏懼,提供我們迎向生命挑戰的勇氣。 一如愛默生說的:「熱忱是成功最強大的引擎之一。當你做一件事時,投入所有的力量,融入整個靈魂,以人格做擔保。要積極、有活力、有熱忱、有信心,這將讓你達到目標。沒有偉大的事是在缺乏熱忱的情況下完成的。」這段話所闡述的熱忱力量,正是來自於心的特質。 我始終相信生命是善意的,幫助我們靈命成長,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都潛藏守護我們的力量。從太極圖來看,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都存在光明,恰如《易經》說的「否極泰來」,歷經風霜嚴格淬煉的靈魂,會有越高層次的成長。例如奧地利心理學家兼意義治療大師維克多·法蘭克(Viktor Emil Frankl),家人幾乎都在二次大戰納粹集中營裡喪生,他親歷集中營三年的慘痛經驗,反而對於人類的心靈力量有了深刻的體悟,因而發展出積極樂觀的人生哲學,他引用尼采的話:「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形堅強。」創立了意義治療理論,撫慰了許多徬徨虛無的靈魂。 由此可見,心具有的太陽屬性是非常的堅強與勇敢,沒有人可以奪走你的自由意志,一如〈野百合也有春天〉歌曲,無論多卑微的生命,老天都無絕人之路,惟有人自絕之。 人身難得,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自我與生命。 心是太陽,也屬火,火能照亮萬物,就讓自己成為一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世界吧! 有一首戀愛中人愛唱的英文老歌,歌名就有太陽 You are my sunshine,我更喜歡 Debbie Boone 唱的 You light up my life( 你照亮我的生命) 這首歌。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有屬於自己的光亮,只要呵護好心臟,就能化被動為主動,無需等候他人來照亮,自己的心光自然就會充盈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所以,讓自己勇敢的亮起來吧,燃起生命的熱忱迎向挑戰。 人生際遇一如植物果實,都是由青澀苦味到甜美甘潤,只要勇敢面對自己,常保心中那份熱
忱,一時的成敗,都是過眼雲煙,無須過度在意或是苛責。讓我們好好守住心中那把火炬,自然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溫暖。
「變」是萬物不變的道理,心是維持平衡的天平
變動是萬物不變的道理,每個人都會遇到最切身的變化就是「時間」,每天的日夜變動與四季的春夏秋冬都持續更迭,不會為任何人或事停留,人生亦然。心經是脾經的下一條經絡,脾經氣血最後流注到心,心臟接受脾經帶來的幸福滋味與愛的能量,成為維持身心平衡的天平。 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只要心念單純,懂得放鬆,不僅不會被四季變化干擾,還能打開心眼,盡情享受各個時節帶來的美好,時時都有顆喜樂的心。 所以《內經》說「任物者謂之心」,意義非常深遠。生活中我們得面對瞬息萬變的內在與外在環境,如氣候陰晴不定、新聞事件、朋友聚餐、和他人的關係等,內在則有情緒波動、起居作息等狀況,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有所感受,也都有所回應。 心宛如一個天平,面對萬事萬物時也像生命的避震器,要將身心狀態調回到原點,維持平衡。面對小的變動,「微調」即可;面對大震盪,則需要較長時間,大幅度調整。心臟如果調整不及或反應過度,就會影響身心失衡而百病叢生。 2018年10月21日,台灣東部發生普悠瑪火車翻覆事件,造成重大傷亡的交通事故。我和一群中醫醫護人員為了協助傷者及家屬盡快走出陰霾,在12月1日啟動「1021一定愛你」連續義診。在治療傷者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事故發生時,列車急劇撞擊而導致前面三個車廂的旅客同時遭受嚴重的身體損傷和心理恐慌,都出現了「身心共創」的狀態。 這段臨床義診治療過程,更讓我們深深體會到身體與心理之間緊密的影響。因此在第一次治療時,我都會選用心經,以「身心共治」啟動恢復傷者身心平衡的第一步。
「變心」是必然的,不要害怕改變
「變動」是心須要時時刻刻面對的狀況,隨著天地宇宙運轉而生生不息,隨著年齡增長而成熟蛻變,隨著外境變換而因應出招等,「變心」也是人類必然的生存方式。但時時刻刻迎接變化球的心,有時也是最害怕面對改變的心。 《席慕蓉散文集》中有一段:「原來,原來世間一切都可傷人。改變可以傷人,不變卻也可以傷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顆固執的怎樣也不肯忘記的心。」雖然是文學性的語法和感嘆,倒也點出了心的執念。

臨床上,常看見病人卡住的問題,都是源自一種心病,就是不肯面對改變,接受改變。最可怕的是緊抓著那些已經僵化的情緒不放,一旦這些負面情緒控制了心念,如憤怒或受害者情結等等,心的平衡功能無法好好發揮,調整情緒去面對不同情境,僵化的情緒,更會加劇失衡的狀況。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