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之痛 | 誠品線上

ほねがらみ

作者 芦花公園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刺骨之痛:,===================在網路上掀起話題討論的「怪異」,如病毒般藉由書本擴散、擴散、再擴散……===================你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在網路上掀起話題討論的「怪異」, 如病毒般藉由書本擴散、擴散、再擴散…… =================== 你覺得下一個活祭品選誰比較好? 初試啼聲即驚豔四方,席捲日本恐怖小說界話題之作 →→→直逼恐懼的本質←←← 讓無數推特鄉民嚇得瑟瑟發抖 彷彿從紙頁另一端蝕透過來,從骨髓由內而外悄悄接近 ★特邀收錄.臺灣獨家作者序★ 「也許,並不存在能讓人置身事外的恐怖故事。」——作者.蘆花公園 讀完失眠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Div(另一種聲音)|華文靈異天王 提子墨|台灣、英國與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會員 盧信諺|新銳導演、《迴陰》作者 /// 網友好評不斷,從網路紅到書店—— 「千萬不要在睡前讀!」 「這是我近期讀過最好看的作品之一。」 「隨著劇情推展逐漸收束成一條完整的線,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出色創意!」 /// 「我」是一個熱愛靈異故事、恐怖怪談的醫師,喜歡蒐集「真實的靈異體驗」,舉凡網友的故事或病患的分享,都是我蒐集的對象。這純粹是個人興趣,我既沒有靈異體質,也不曾碰上什麼怪事。而一切的一切,始於某個漫畫家提供我的幾則怪談。 〈某個夏日的回憶〉 男孩與家人暑假去祖父母家玩,晚上卻看到一個發出白光的物體,物體變成人形朝他撲來。一個月後,祖母去世,祖父也失智了。 〈某個少女的告白〉 某鄉下有一對姊妹,妹妹嫉妒姊姊找到了金龜婿,於是偷走男方送給姊姊的定情物,此舉卻導致姊姊上吊自殺。 〈某個學生社團的日記〉 幾名大學生一起到某縣旅行,原本開心的旅程,卻意外抖出男女三角關係,以及女方為男方墮胎的愛恨糾葛,最後情況逐漸瘋狂。 〈某個民俗學者的手記〉 某縣某地區有個奇異風俗,每戶人家都只生一胎,而且沒有生病的孩童。民俗學者原以為是當地人基因優良所致,卻發現並不是「沒有孩子生病」,而是「生病的孩子都不見了」…… 我察覺到這些故事的共通點,於是又蒐集了其他類似主題的傳說、怪談和考古紀錄。然而愈想解開謎團,我就愈陷越深,似乎成為那些發狂、那些怪異的囊中之物…… 故事與現實的分野真的存在嗎? 請務必繼續看下去,繼續擴 散 下 去。 /// 來自業界及讀者好評 「怪談,神明,活祭……本書的恐怖從開始延續到最後,順著精采的故事脈絡往上堆砌,完全不給人喘息空間啊。」——Div(另一種聲音),華文靈異天王 「侵入現實的日式恐怖,層層堆疊鄉野怪談、宗教異聞與惡趣。果然是恐怖小說迷的作品!」——盧信諺,新銳導演、《迴陰》作者 「《刺骨之痛》是一個長篇恐怖小說,先是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最後被修改和擴充成書籍出版。它以『我』寫的故事形式,從匿名論壇上有名、看似普通的故事和恐怖傳說開始,然後逐漸抹去現實和故事之間的界線……故事發展得非常巧妙,很難說其中有多少是取自真實的鬼故事,這些詭異的描述、無數的故事和猜測交織在一起。」——Amazon日本讀者 「『我』被侵蝕了。雖然我不是『我』,但正在讀這本書的我,很可能也會成為『我』。現實何時會被故事入侵?讀完這本書後,我仍然被焦慮折磨著。我想把這種恐懼散播給每個人!」——Amazon日本讀者 「閱讀這部不祥的作品時,突然想起了洛夫克拉夫特的短篇小說〈敦威治恐怖事件〉和望月峯太郎的漫畫《座敷女》。」——Amazon日本讀者 「在普通的文字背後隱約可見的壓抑氛圍……強烈建議在深夜閱讀這本書。」——Amazon日本讀者 「我喜歡澤村伊智那種會揭開謎底的恐怖推理小說,而這本書提供了如此詳盡的背景,可以說是這類小說的終極版本。它是如此精妙,以至於我忍不住要搜索一下,看看其中有多少是歷史事實……在你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怪異早已來到你的腳邊。」——Amazon日本讀者 「如果你喜歡恐怖、民間傳說、宗教、神祕事件,這部作品絕對是為你準備的。」——Amazon日本讀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蘆花公園(Roka Koen)出生於東京都。在小說投稿網站「KAKUYOMU」連載時,並沒有獲得太多關注,後來作品卻在因緣際會之下,在推特上被一傳十、十傳百,廣獲迴響。該作就是本書的前身《刺骨之痛——某地怪談報告——》,本書亦為其踏入文壇之作。接觸恐怖作品的契機是《鬼太郎》的動畫,之後陸續拜讀了貴志祐介、三津田信三、朱雀門出等恐怖大師的作品,平常就只愛看恐怖作品,因此很早就知道「自己如果要創作,也只會想寫恐怖小說」。特別喜歡帶有解謎要素的作品,例如將幾個看似無關的故事/事件串連在一起,最後揭曉劇情背後的整個大構圖。最害怕的事情是:「熱愛怪談的人批評我寫的作品一點也不恐怖。」第二本著作《異端の祝祭》已於二○二一年五月在日本出版上市。緋華璃(Hikari)不知不覺,在全職日文翻譯這條路上踽踽獨行已十年,未能著作等身,但求無愧於心,不負有幸相遇的每一個文字。歡迎來【緋華璃的一期一會】坐坐:www.facebook.com tsukihikari0220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楔子 第一章 寒春 第二章 到站下車 第三章 歸來 第四章 凍屍 第五章 古明中學 第六章 四四慘案 第七章 雪女二號 第八章 地道幽魂 第九章 尋找源頭 第十章 冰雪陰謀 第十一章 代價 第十二章 承諾 第十三章 回家 尾聲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刺骨之痛
作者 / 芦花公園
簡介 / 刺骨之痛:,===================在網路上掀起話題討論的「怪異」,如病毒般藉由書本擴散、擴散、再擴散……===================你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7210369
ISBN10 / 6267210367
EAN / 9786267210369
誠品26碼 / 2682381506005
頁數 / 320
開數 / 菊16K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有件事我想先說在前頭。
蒐集怪談是我的興趣,以下是我蒐集到的怪談、根據我蒐集到的怪談所寫成的紀錄。
而這次寫在這裡的內容都有著奇妙的吻合。
我既不會通靈,也不是祈禱師或寺廟住持、神社神官、民俗學者等從事相關研究的人。我平常在教學醫院上班,是任職第九年的醫師。不過我從小就很喜歡鬼故事。
家父也很喜歡怪力亂神的故事及傳說,所以我從小就經常聽家父講這方面的故事。
受到家父的影響,我也長成一個難以抵擋「恐怖」誘惑的大人。
不過,我只是單純喜歡看鬼故事。當然也喜歡影音作品或漫畫—小時候看完史蒂芬.金原著的《牠》影集版時,曾經有一陣子嚇得不敢睡覺。也對日野日出志及伊藤潤二等人筆下噁心又充滿幻想的唯美世界深深著迷—但最適合我的載體還是書籍。
我很快就看完圖書館的「怪談餐廳」系列、「學校怪談」系列等藏書,後來有一段時間都沉迷於《新耳袋》之類的真人實事鬼故事。然而,拜讀了貴志祐介的《天使的呢喃》之後,我的興趣轉移到恐怖小說。除了原始的恐怖,還開始追求精密細緻的完成度,希望看完以後除了毛骨悚然的感覺之外,還能得到某種類似快感的餘韻—換句話說,我追求的恐怖不只是「實」,也需要「虛」的部分。
我看過許多精彩的恐怖小說,例如平山夢明、恆川光太郎、道尾秀介等大師的作品,都看得我廢寢忘食。在這些恐怖小說中,我最喜歡三津田信三的作品。而他的作品裡面,又以被稱為「幽靈屋敷」系列的三本書特別吸引我。故事描寫三津田老師與責任編輯一起討論,他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蒐集到鬼故事的過程中,發現這些鬼故事最後都指向同一棟鬼屋—以上是這個系列的內容。
這些作品在三津田老師卓越的文筆與淵博的知識支撐下,具有明明是「虛」構的作品(畢竟屬於小說的範疇),卻完全不讓人覺得是虛構作品的力量。亦即所謂的「介於虛實之間」。
看完他的小說後,我變了。
至於是什麼改變呢,我開始蒐集真有其事的怪談。
我的想法是,如果自己像「幽靈屋敷」系列的三津田老師持續蒐集怪談的話,或許能發現什麼也說不定。
起初,網路是我主要蒐集怪談的管道,後來也開始改向職場上的同事打聽。我在教學醫院上班,那裡根本是鬼故事的寶庫,員工也多半比較不會大驚小怪。此外,患者也經常告訴我這方面的傳聞。為了與患者建立信賴關係,聊天時難免會提到興趣,而對我熱愛鬼故事的興趣表示理解的患者,後來也經常提供這方面的話題給我。
「幽靈屋敷」系列有種像是把一部電影切成一幕幕各自獨立的畫面,在完全分散的時間給觀眾看。我開始蒐集怪談就是想體會這種感覺,幸好我如今也正在體會中。
我現在著手書寫的這些文本,是原本流傳在網路上的網路小說,所以舉個網路上的故事為例。
看到這裡的讀者大概都是五十歲以下的人,所以應該都知道某大型留言板的討論串「洒落怖《要不要來蒐集恐怖到嚇死人的鬼故事?(死ぬ程洒落にならない怖い話を集めてみない?)》」吧?
「洒落怖」裡有個名為〈扭來扭去〉(くねくね)的故事,說是只要看過「洒落怖」留言串,便沒人不知曉這個故事也不為過。我推測〈扭來扭去〉的故事應該源自以下這則留言。


212 姓名:無名氏在你背後……投稿日:2001/07/07(六)01:28
這是我弟弟告訴我的真實故事。
聽說是我弟朋友A的真實體驗。
A小時候和哥哥一起去母親的故鄉玩。
事情發生在外面是大晴天,稻田新綠抽芽的時候。
天氣明明這麼好,但不知怎地,兩人都不太想出去玩。
於是便留在家裡玩。
冷不防地,哥哥站起來,走到窗戶旁邊。
A也跟著走向窗邊。
順著哥哥的視線看過去,他看到一個人影。
那人穿著一身白(從窗口看不清楚對方是男是女)。
他站在那裡做什麼?A心想。
再繼續看下去,那個穿著白衣服的人開始扭動。
「在跳舞嗎?」
A還來不及細想,那個白衣人的身體已經扭向不自然的方向。
而且關節扭轉的角度非常不合人體工學。
扭來扭去、扭來扭去。
A覺得很可怕,問哥哥:
「哥,那是什麼?你看得見嗎?」
哥哥也回答:「不知道。」
然而哥哥回答後,似乎馬上就知道那個白衣人是什麼了。
「哥,你知道了嗎?快告訴我?」A問哥哥。
「我知道。但你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
哥哥不願意回答。
那到底是什麼東西?
直到現在,A仍不知道那是什麼。
「再問哥哥一次不就好了嗎?」
我對弟弟說。
因為不搞清楚,我總覺得不太痛快。
結果我弟是這麼說的:
「A的哥哥目前智力有點問題。」

這則留言出現幾個月後,又出現了以下的留言。

212 姓名:無名氏在你背後……投稿日:2002/3/21(四)04:17
這是發生在我小時候,去秋田的外婆家玩的事。
我只有每年的盂蘭盆節才會回外婆家,
所以都會立刻和哥哥跑出去玩。
與大都市不同,鄉下的空氣新鮮多了。
我沐浴在涼爽的微風下,跟哥哥在稻田四周跑來跑去。
當太陽升到頭頂,時間來到正中午的時候,風突然停了。
悶熱的風吹過,感覺非常不舒服。
我大聲抱怨:「都已經熱得要死了,怎麼還吹來這麼熱的風!」
剛才涼爽的感覺都被熱風吹走了,讓我有些不太開心。
然而定睛一看,哥哥從剛才開始就一直看著別的方向。
他的視線前方有個稻草人。
「那個稻草人有什麼問題嗎?」我問哥哥。
哥哥回答:「我不是在看那個稻草人,是稻草人後面。」哥哥看得更專心了。
我也被勾起好奇心,目不轉睛地望向稻田的遠方。
結果,我確實看到了。
那是……什麼?
距離太遠了,看得不是清楚,只見有個活人大小的白色物體正歪七扭八地動來動去。
而且周圍只有稻田。
附近不可能有人。
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姑且先這樣安慰自己:
「那是不是新的稻草人?一定是啦!以前的稻草人都不會動,所以可能是哪個農家的人想到的點子!大概是被剛才的風吹動了!」
哥哥對我斬釘截鐵、不容質疑的解釋露出了釋懷接受的表情,然而那表情一下子就消失了。
因為風戛然而止。
但是那個白色物體還在歪七扭八地動來動去。
哥哥以驚訝的語氣說:「喂……還在動耶……那到底是什麼玩意?」也許是太想知道了,哥哥回家拿了望遠鏡,再度回到現場。
哥哥有些興奮地說:「你等一下喔,我先看!」
哥哥興高采烈地用望遠鏡看。
只見哥哥的表情突然產生變化。
哥哥臉色逐漸變得鐵青,冷汗涔涔流下。
最後連手中的望遠鏡都拿不住。
我被哥哥的異狀嚇壞了,但仍鼓起勇氣問他:
「你看到什麼了?」
哥哥慢吞吞地回答:
「你最好不要知道……」
那已經不是哥哥的聲音了。
哥哥就這麼三步併兩步地回家了。
我立刻想撿起哥哥掉落的望遠鏡,好看清楚害他嚇得臉色鐵青的白色物體,但或許是聽了哥哥的忠告,我最後沒有勇氣看。
但還是好想知道。
遠遠地看過去,就只是白色物體正莫名其妙地扭來扭去。
有點詭異,但我並沒有特別害怕。
可是哥哥卻……
好,只能看了。
我想用自己的雙眼看清楚,是什麼東西讓哥哥這麼害怕!
我撿起掉在地上的望遠鏡,正要把眼睛湊上去——
這時,外公急如星火地朝我跑來。
我還來不及問:「怎麼了?」
外公卻先不由分說地質問我:
「不能看那個白色的物體!你看了嗎?你用望遠鏡看了嗎?」
我聽到後,有些不知所措地回答:「沒有……還沒……」
「那就好……」外公鬆了一口氣,竟當場哭倒在地。
我一頭霧水地跟著外公回家。
一進門,大家都在哭。
為我哭嗎?不,不對。
定睛一看,哥哥發了瘋似地邊笑邊歪七扭八地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簡直跟那個白色的物體沒兩樣。
哥哥的模樣比那個白色的物體更令我害怕。
離開外婆家那天,外婆說:
「把哥哥留在這裡比較好吧。」
「你們那邊,空間太狹窄了。考慮到左鄰右舍的眼光,大概連幾天都瞞不住……留在這裡,等過幾年以後,再放到田裡是最好的選擇……」
聽完這句話,我大聲哭叫出來。
以前的哥哥已經不在了。
就算明年來外婆家再見到他,那個人也已經不是哥哥了。
怎麼會這樣……我們明明直到不久前還玩得那麼好,為什麼……
我拚命地擦乾眼淚,坐上車,離開外婆家。
我一直盯著望遠鏡看。心想「總有一天……會恢復原狀吧……」,邊想念哥哥原本的模樣,邊眺望一整片綠意盎然的稻田。一面回想與哥哥的回憶,一面盯著望遠鏡看。
(註)本文中的*皆為原文

這分明是同一個故事,大概是從前一篇投稿的「A」的角度出發,改寫而成的作品。
網路上的鄉民為這個故事取名為〈扭來扭去〉,從此以後,扭來扭去就成了網路怪談的代表作。
在那之後,許多人都寫下了「在鄉下的稻田或河流對岸看到人影之類的東西扭來扭去」的經驗談。網路上的鄉民還試圖鎖定區域、考證其與神話之間的關係,鬧得沸沸揚揚。最後他們鎖定了一個地區,認為是扭來扭去的故事源頭(扭來扭去的故事不是這次的主題,所以就不寫出來了。有興趣的人不妨自己查一下資料,應該也別有一番樂趣)。
這就是「把一部電影切成一幕幕各自獨立的畫面給觀眾看的感覺」。
即使從網路變成紙本,這種感覺也沒有改變。
我想與各位讀者分享這種有趣感。


讀/木村沙織

1.
「聽說老師在蒐集怪談。」
由美子沒頭沒腦地在「丸大會」上問我。
「蒐集二字有點言過其實了,不過倒也沒錯,我對怪談很有興趣。」
丸大會是在網路上認識的大學同窗會社團。約莫三年前第一次舉辦見面會,此後就經常聚會,天南地北地暢所欲言,大家的年齡和職業也五花八門。
我有時候會以塗鴉的方式將「鬼故事」畫成漫畫,以「Kimura Saori」為名在社群網站上發表,而多虧在網路上掀起話題所賜,我還出了一本書,所以也有人會像由美子這樣稱我為老師。但實在太不好意思了,真希望他們不要再這麼叫。
「您太謙虛了。我是老師的忠實讀者喔,您是把聽到的怪談畫成漫畫吧。」
「對呀,是這樣沒錯。」
我有些不太服氣地回答。她的言下之意,是說我的漫畫沒有原創性嗎?
「啊,對不起,請不要介意。即使是聽來的故事,畫成圖案或加上視覺效果,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總之我真的是您的書迷啦!」
「謝謝妳的支持。」
我想趕快結束這個話題,用手指敲了敲桌子。不過就算我表現出不耐煩,她大概也不是能敏感察覺到的人。
由美子是比我大十歲左右的全職家庭主婦,人很好,但有些不太會察言觀色。她跟我一樣很喜歡各種恐怖的作品,所以我們很合得來,但是丸大會有個素以溫柔出名的成員,卻因由美子的關係不再參加聚會,所以大家都開始跟她保持距離。我也盡可能不跟由美子走得太近,畢竟如果跟人緣不好的由美子說話,可能連帶我也會受到排擠,無法再跟大家聊天。
然而,由美子今天的舉動比平常更可疑,頻頻地四下張望,左顧右盼,心浮氣躁。
「對了老師,我想提供一個題材給您。」
說得一副施恩的模樣。
不過最近我的投稿收到愈來愈多「又在複製貼上了」、「這是抄襲現有的恐怖漫畫吧?所以才說爆紅後的商業模式都是糟粕」的負評,老實說,我有點提不起勁來。
沒錯,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江郎才盡了。所以即使是煩人的歐巴桑,只要願意提供題材給我,都是無比感謝。
「當然,我沒有要收謝禮的意思,所以您大可放心!」
我又開始不耐煩了。
「謝謝妳。不過這個聚會也有人不喜歡鬼故事,所以結束後我們再找個地方坐下來喝茶,好好地聽妳說。」
「不用了,不用破費了!」
由美子拚命搖頭,壓低嗓門說:
「我晚點再寫信給老師。如果故事要提升成作品發表,應該會希望先能反覆閱讀吧?不瞞您說,我已經寫好了,晚點再整理成檔案寄給您。真的非常恐怖喔!您一定要快點看喔。」
由美子向我道別,甩著一點也不適合她、充滿少女風格的衣服,丟下一句「我先告辭了」便離開聚會的餐廳。


To Kimura Saori 老師
第一章 某個夏日的回憶

橘雅紀是國中三年級學生。
那天,雅紀和他的父母,還有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姊姊一起回鄉下的祖父母家。
雅紀夜裡突然覺得口渴,醒了過來,想說起床去喝杯麥茶好了。雖然是夏天,但仍夜涼如水,走廊上甚至有幾分寒意。
——嘰嘎、嘰嘎、卡沙卡沙。
鄉下的房子不僅大,還年久失修,偶爾會發出這種嘰嘰嘎嘎的怪聲,所以才令人毛骨悚然。還有,浮現在天花板的巨大污漬,到了深夜也顯得格外陰森詭異。
廚房在很遠的地方,一個人去其實需要勇氣。
——嘰嘎、嘰嘎、卡沙卡沙。
可是他也不敢叫醒睡在旁邊的姊姊。因為姊姊一定會嘲笑他,都已經國三了還怕鬼之類的。
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就在這個時候——
長長的走廊前方有個發光的白色物體,而且正不斷地往上下左右延伸,不斷地改變著形狀。
「噫!」
驚叫聲險些脫口而出。他心想「完蛋了!」的時候已經太遲。那團白色的物體突然往雅紀的方向直撲而來。同時,逐漸幻化成人形。
他明明想逃,明明覺得非逃不可,但腳就像長了根似地動彈不得。
「倒轉去。」
白色物體在他耳邊竊竊低語,一轉眼就消失了。雅紀這才放聲大喊。
家人聽見他的悲鳴,全都聞聲趕來,安撫雅紀,並走到白色物體出現的位置。那是已經棄置了好幾年、沒人使用的儲藏室。
「哇啊啊!」
姊姊驚聲尖叫,父親眉頭深鎖。有如食物腐敗的臭味撲鼻而來。
眾人開燈尋找臭味的來源。
酒壺、碗盤、米、鏡子——儲藏室裡有個看似已經放了好幾年的神龕。
一個月後,雅紀的祖母去世,祖父也失智了。
雅紀查了一下「倒轉去」的意思,恍然大悟。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網路上掀起話題討論的「怪異」,
如病毒般藉由書本擴散、擴散、再擴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