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中藏對照) | 誠品線上

吉祥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中藏對照)

作者 巴瑟噶久巴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吉祥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中藏對照):巴瑟噶久巴的《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是從中觀應成與道次第的角度,來描述噶舉派的見地。因此,在噶舉派中凡是不符合中觀應成與道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巴瑟噶久巴的《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是從中觀應成與道次第的角度,來描述噶舉派的 見地。因此,在噶舉派中凡是不符合中觀應成與 道次第的種種教授,都「不是噶舉派本意」、「 是瑜伽行等宗義參雜其中」。 雖然如此,書中對於噶舉派的見地和修持方式,仍然描述得相當全 面且完整。事實是,塔波噶舉與甘丹噶舉(格 魯)皆是阿底峽尊者與瑪爾巴譯師噶當大印二脈 合流的傳承,宗喀巴大師更是從直貢噶舉獲得大 手印與那若六法的教授,因此巴瑟噶久巴作為宗 喀巴大師的直傳弟子,對於噶舉派見修行的知解 並不會有所偏離,只是側重面不同而已。 此書內容,對於所有認為自己是噶舉派弟 子、或認為自己是直貢噶舉派弟子的僧俗大眾來 說,是必須了解的、非常重要的。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巴瑟噶久巴至尊宗喀巴的弟子有四位講說教理的十難論師(噶久巴),其中之一的巴色十難論師(噶久巴)名為薩瓦。於至尊宗喀巴的全集有關密集金剛生起次第的記錄中,至尊的其餘明示,巴色十難論師(噶久巴)都記於筆記本裡。薩瓦的出生地與降誕時間等,不用說詳傳,連簡略的資料也沒有。嚴巧敏,漢族,民商法學碩士。桃李、而立之年,暫借世間法律安身;年近不惑,始得回返,以出世佛法明心;及至半百,猶覺序章,浮生偷閒,修習藏文。現居香港。師從劉哲安博士學習藏文佛典翻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 錄 序一 ..........................劉哲安 序二 ....................惹色貢覺嘉措 1、噶舉法教總義 ....................2 2、種種無理指責站不住脚...............18 3、概括説明見地之安立.................36 4、分別説明各種口訣之引導.............54 5、特別説明直貢噶舉之口訣.............90 6、説明見地安立的類別................132 7、宣説學處...........................182

商品規格

書名 / 吉祥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中藏對照)
作者 / 巴瑟噶久巴
簡介 / 吉祥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中藏對照):巴瑟噶久巴的《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是從中觀應成與道次第的角度,來描述噶舉派的見地。因此,在噶舉派中凡是不符合中觀應成與道次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036443
ISBN10 / 9579036446
EAN / 9789579036443
誠品26碼 / 2682212406009
頁數 / 1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2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一
“宣說見地”就像是用等高線地圖描繪大山,從地圖之中,無法傳達「空氣清新」等感受”;同時,“宣說見地”又像是對於山的文字記錄,妙筆反而會添增額外憶想,而粗鄙之詞則將令人誤解。因此,過去噶舉派的祖師往往不說見地,正如久居山中的老翁,對於山的了解不靠地圖與文字,帶人上山也是拉著就上,不假外力,全憑本能引導弟子。然而,一個不在山下的城裡人,一份地圖或指南就是他能來到山下的重要線索,從這方面而言,“宣說見地”確實有其必要性。
巴瑟噶久巴的《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是從中觀應成與道次第的角度,來描述噶舉派的見地。因此,在噶舉派中凡是不符合中觀應成與道次第的種種教授,都「不是噶舉派本意」、「是瑜伽行等宗義參雜其中」。雖然如此,書中對於噶舉派的見地和修持方式,仍然描述得相當全面且完整。事實是,塔波噶舉與甘丹噶舉(格魯)皆是阿底峽尊者與瑪爾巴譯師噶當大印二脈合流的傳承,宗喀巴大師更是從直貢噶舉獲得大手印與那若六法的教授,因此巴瑟噶久巴作為宗喀巴大師的直傳弟子,對於噶舉派見修行的知解並不會有所偏離,只是側重面不同而已。
此書原文內容理論性強,閱讀困難度高,想翻譯得順暢易懂並不簡單,譯者能夠安忍耐心推敲所譯字句,這也是一門修行功夫,願讀者也同譯者一般,安忍耐心細細讀完每字每句,以此走到噶舉宗門山下,待機緣成熟,上山親身經歷。
西元2022年4月27日劉哲安寫於內地

序二
信佛,是指經由“了解真相”而產生信仰。無論是信奉噶举、寧瑪,還是信奉薩迦、格鲁等任一個傳承,如果是經由仔细了解其观点和教派而生起信仰,就是真信;如果僅僅是因為個人喜好而生起信仰,則不是真正的佛法信仰。二十一世纪是知識的時代,而知識,就是了解觀點和教派後生起信仰的因。
此(《噶舉法教闡明論》),是至尊宗喀巴的親傳弟子巴瑟噶久巴對塔波噶举派的教派與觀點所作的研究文獻。論文認為薩迦班智達等人對噶舉派的否定並不在理,同時闡明了噶舉派深奧的觀點、宗義及其有別於其他法派的獨特之處。論文特別闡明了直貢噶舉派見地上的深奧特點。
此書內容,對於所有認為自己是噶舉派弟子、或認為自己是直貢噶舉派弟子的僧俗大眾來說,是必須了解的、非常重要的知識。
惹色貢覺嘉措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吉祥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巴瑟噶久巴著
總集諸佛菩薩的悲心與事業,為攝受濁世難調難伏眾生,因而歡喜斷捨,欣慕正道,縱遇命難也不捨棄善知識;
勇猛精進,善巧方便,且以一生現證大菩提果位的勝道來引領徒眾,以此發揚光大佛陀的法教;
(這個)塔波噶舉法脈,及其過去諸聖眾傳記中的行誼,實在令人驚歎!
在廣闊無垠的佛刹中,有著無窮無盡的佛行事業在饒益眾生。
其中,該(娑婆)世界的衆生,壽命短暫、痛苦繁多、物資匱乏,思想與見解錯綜複雜,因此,除非以諸如上述行誼來教化弟子,否則別無他法。釋迦牟尼佛也僅享八十身壽、威光僅有兩臂之圍、乞討爲食、依阿蘭若,以如此種種歡喜斷捨之行誼來調伏弟子。
以此緣故,諸佛菩薩也爲了用同樣的行誼來紹承釋迦牟尼佛的正法,而在此南瞻部洲化生為人,行作利生事業。其中,有二聖、六莊嚴等。在雪域藏地,也有完整紹承阿底峽尊者與瑪爾巴譯師二者法脈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無比塔波噶舉派。
該法派結合了性相般若乘與密咒金剛果乘二者,以此作爲一個有情修持佛法的順緣,完全圓滿一切道分。此道應有盡有,因此是至圓至滿的大乘道;
為攝受因壽命短暫、受用微薄而不能博闻强识的衆生,此道言簡意賅,因此是集要道;
為使信心微弱、智慧淺薄的衆生也能得以攝受,此道畏懼惡趣、充分理解皈依處功德、善巧地引導衆生速往上趣,因此是方便道;
為攝受見解紛雜各異的衆生,此道不依靠廣聞多思的途徑,而是依靠上師加持而產生信心量,並依靠觀修所生力來現證般若波羅蜜多,因此是加持道;
為攝受濁世中垢深染重、剛強難化的衆生,此道具備善巧,憑藉俱生大樂而一生現證大菩提果位,因此是快速、易行、殊勝道。
總而言之,正如釋迦牟尼佛本身被讚譽為“一切佛中之白蓮花”那樣,此道也是一切道中之最!
既然知道,用此快速、易行、善巧之道來調伏剛強難化的衆生,這是世尊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那麽,對於這個“無比塔波噶舉”的清淨宗風,(我們)就應該像常啼菩薩那樣以大信心去追尋。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貶低、懷疑此道,都不甚合理。
如此功德無量的甚深道,由至尊文殊菩薩與彌勒菩薩二位,傳授給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二位,而由這兩位大乘師所傳出的“甚深見”與“廣大行”兩種流派,則恰如其分地圓滿融合在吉祥燃燈智(其另一赫赫名號為“吉祥阿底峽尊者”)的口訣中。
此外,堪布寂護、蓮花戒大師以及蓮花生大師,經由念定增桑波.熱巴堅、巴耶.喜旺波等人,傳出的 “菩提心”、“三摩地”、“清淨見地”等種種口訣,皆齊備而圓滿地匯集於此甚深道。因此,性相般若乘最初以因位方式來引導弟子的這條大法流,是由寂護父子與阿底峽尊者傳出的。
在世尊所説的四續部中,最上者,是無上瑜伽部。
而在無上瑜伽部中,用“六邊四理”加以印證的猶如珍寶般珍貴的甚深道,是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
以簡約之詞來闡明生起次第的豐富義理,則是——用“精進於專注瑜伽”作爲捷徑口訣, 即,通過修持勝樂金剛、喜金剛、瑪哈瑪雅三本尊,來成就共通悉地,發展堪爲修持圓滿次第法器的口訣,尤其是代表生起次第與四續部本尊瑜伽中所説的一切教義。
這些功德與所有功用都得以完成後,能對整個生起次第產生定解的,是依靠甚深道“敬信上師”,在事業上成就外修化身。
圓滿次第有兩種口訣,即,“依靠氣脈現證大樂”與“依靠大樂現證甚深空性”。
關於“依靠氣脈現證大樂”
“依靠氣脈現證大樂”是龍樹菩薩、阿紮惹雅、拉瓦巴以及格瓦桑莫四位大師的教授口訣。偉大的帝洛巴尊者領受此口訣後,將之傳授給“守門官”大學者那若巴,那若巴則攝受洛紮瑪爾巴譯師為弟子,由此,傳出了“和合往生方便道”、“那若六法”、“中有險道救度”等等著名口訣,這其中包括了“短啊拙火”、“金剛念誦”、“寶瓶氣”等善用脈輪的諸多口訣。
特別的是,在五脈輪中觀修上師五方佛,藉此引發“暖樂”、“三現分本慧”、“幻身”等所有圓滿次第的功德。這即是,依靠敬信上師,在功德上成就內修圓滿報身。
關於“依靠大樂現證甚深空性”
“深見派”是至尊瑪爾巴依循梅萃巴而承許的見地,梅萃巴則因追隨龍樹菩薩的弟子月稱菩薩而成爲公認的中觀應成派。
中觀應成派不主張“顯相為心”,而是主張“顯相為外境”。而堪布寂護、阿闍黎蓮花戒二位的流派(中觀自續派),則主張“顯相為心本身”,且“心自性為空”。這些口訣也被至尊瑪爾巴與密勒日巴二位所承繼。所以,在塔波噶舉派中,“顯相唯心”與“心乃空性”等法語的名聲很大。
儘管如此,塔波噶舉派中直貢、采巴、竹巴三條支脈等各個傳承的上師們,依靠上師加持獲得俱生大樂,從而生起禪修證悟,他們的密意也是如實體現“緣起性空”的本即之理。本人認爲,這與龍樹菩薩與薩惹哈的密意是一致的。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巴瑟噶久巴的《塔波噶舉法教闡明論》, 是從中觀應成與道次第的角度,來描述噶舉派的 見地。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