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盔甲的貓:成功亞斯教育家教你如何打造孩子的生存力 | 拾書所

穿上盔甲的貓:成功亞斯教育家教你如何打造孩子的生存力

$ 198 元 原價 250

內容簡介:


看著鏡子裡穿盔甲的自己,我開始懷念我自己。
我脫下盔甲,愛我的人流著淚說不能接受這樣的我,但我知道這才是真實的我。
當他們拿起我脫掉的盔甲,發現那沉重難以負擔,
於是他們說我可以不必再穿上盔甲,因為真實的我才是最美好的。
我脫下盔甲,不再試圖跟別人一樣。
盔甲,讓我終於。找到自己。

每個孩子的本質都不一樣,也有各自不同的能力。
重要的是,如何啟發他,讓他適性發展,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或許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未來成功的要素!

地球村瞬息萬變,孩子如何能在社會生存,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父母無法一輩子讓孩子依靠,要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社會大眾眼中的媽寶或靠爸一族?一旦沒有父母長輩的扶持,便在人生的路途上顛簸。
慢學成功教育家、諾瓦創意小學和幼兒園的創辦人蘇偉馨,用她三十多年的教育經驗,加上自己身為亞斯伯格人,一路「沉默的搖晃」而最終成功的人生歷練,告訴父母師長如何能引領孩子認識自我、擁有正確的態度,如何讓孩子發揮潛能、打造明天的能力,成為社會上永不被淘汰的「適者」,別人眼中的「強者」。
最重要的是,為人父母師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陪著他走上適合本性的道路,善用他的能力,掌握機會和社會生存法則,便能成就一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的天賦與能力,成為成就他幸福的工具!

序跋:


自序:從「沉默的搖晃」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人生過了半百,才確認了自己「亞斯伯格症」的特質非常典型。堅持、專注、注意細節、無法接受突然改變的固定模式、無法理解其他人的弦外之音、不能理解笑話、說話直接……許多「亞斯」特質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跌跌撞撞,卻也造就了現在的我。

  我從年輕時就不斷地思考著,生命的意義為何?努力是因為必須存在嗎?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成功是因為符合期待嗎?成功的定義又是什麼?在邁向人生的未知時,許多的困惑、許多的無解,在人生的轉彎處,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運氣。

  我從不喝番茄蛋花湯,因為番茄是媽媽口中的水果,水果和吃飯是不同類別的。我曾經用三天的時間,計算同一個解不開的數學題目。我可以整天蹲在地上,觀察螞蟻如何搬家,而忘卻了自己應該去上學。我常常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周邊的人說笑時的嘴形和動作,那像是一場無聲的電影,在腦海裡呈現的只有他們的動作。

  「亞斯」的特質,在年輕時,深深地困擾著我,因為,我和大家格格不入。我以為自己是「國王新衣」裡的小男孩,總是直率地說出大家不敢說的真相。這樣的直率,在踏進社會後,更顯得突兀和令人訝異。每當被責難後,沮喪的情緒讓自己感覺到強烈的痛苦,在收集了許多沮喪的痛苦後,自己開始練習忍住疑惑、忍住發現的真相、學習沉默是金的道理。漸漸地,我在與他人團聚聊天時,也總是沉默地聽著,即便是不能理解或是感到憤怒、開心、難受……,也不輕易開口。

  當發現自己和大家不一樣的時候,有一種孤單的感覺。在不被理解或是被要求一樣時,我總會前後搖晃著。搖晃,讓自己能回到平靜的思考狀態,專注的分析著眼前情景,也能控制住所有強烈地感受。「沉默的搖晃」是我踏進社會後,第一個自我控制的模式。?動這模式候,可以減少後續會發生的可怕場面或隔絕更多如千軍萬馬的刺傷利箭。我終於學會了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自己未加修飾的言辭和直指核心,在進入職場後更加衝突。往往在對方的短暫緘默後,就失去了工作。在三十五歲以前,我幾乎一年換一個工作,在生存環境不斷的變動之下,我細心觀察、縝密思考的特質,也讓自己奠下了現在的基礎。雖然,在年輕的當時,這樣的變動是令我惴慄不安、痛苦焦慮的。

  我曾經寫下一個小故事。有一隻大野狼出沒在草原,小兔子驚恐萬分,於是小兔子奮力一搏,消滅了大野狼。這故事說明了我的生存法則裡,總是奮不顧身的去消滅令我不安和焦慮的來源。一隻兔子選擇的不是逃走、不是遷移,而是冒生命危險的採取行動,這足以說明了「亞斯」的感受強度,遠遠超過了一般人。就像母親常常跟我說:「哎呀!你怎麼學不會轉個彎呢?前面的一道牆,你總要撞倒了才願意繼續,轉個彎不是容易得多嗎?」「亞斯」的特質,確實讓我無法懂得轉彎的道理,我總要確認令我焦慮或無法掌控的情況不會再發生,而且是「確定永遠不會發生」。

  特質,每個人都生而不同。如何明白?如何定義?如何善用?當我因為強烈的焦慮和不安而奮力一搏後,那屬於運氣的成功便成了大家口中的「勇氣和堅強」。縝密的思考、邏輯的運作模式,讓自己能精準的判斷。所以,在許多事情中,增加了能掌控的條件,減少了期待「幸運」的成分。為了消滅強烈的焦慮不安,也讓自己被迫學會當機立斷、立刻採取必要的行動。擁有這樣的天生特質,加上經驗不斷的累積,終於,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在時間的河流上不斷地前進,生命究竟該用什麼方式完成?在養成必須擁有的生存能力前,應該先瞭解自己的特質,是要非常清楚的、確定的瞭解,才能發揮、善用這些特質。人生過了半百,「機運」對我來說,是一個天衣無縫的接軌。原來,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機會總是不斷地出現、不斷地讓我們有機會重新來過。專注努力的特質,讓我在累積的歲月裡,終於學會社會的生存法則。「特質」和「社會的生存法則」站在機運的地圖上,成就了《穿上盔甲的貓》這本書。

  生命的旅行,目的地是回到最初的原點,成就一生的是一個圓。我將自己的過去分成三個十八歲。在第一個十八歲時,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三十六歲,我開始有了自己的教育事業。如今我站在四分之三的時間河流上,第三個十八歲即將屆滿,接下來,我將以台灣的教育為志業而努力。父親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感謝這一切,讓我有能力還之於社會。

迷戀。收集

  常常,我腦海裡會浮現一個影像:父親坐在客廳,幫五個孩子削鉛筆。他專注地一刀一刀劃過鉛筆。一片一片的鉛筆屑落下,彎彎的,很像一葉扁舟。我安靜地站在旁邊看著,看著筆心變尖、看著鉛筆變短。父親在削完鉛筆後,總會讓我摸一摸被處理過的筆尖,有一種渾圓的、澀澀的觸感。

  在每天的削鉛筆過程中,我總專注地看著鉛筆變短的過程。直到鉛筆短到無法握在手裡的那一刻,我會堅持要留下它們。因為守候在它們一天又一天的變短過程中,我對那些鉛筆產生了無法言喻的深刻情感。雖然不愛寫作業,但我很愛鉛筆,每收集一枝,都令我雀躍。

  短短的鉛筆隨著時間而越來越多,我會用橡皮筋把它們綁在一起。一把又一把的短鉛筆,讓我有一種擁有的滿足感。我常常抓住整把的鉛筆在紙上畫圈圈,隨著圈圈的環繞,去想像鉛筆的暈眩。在紙上一次就可以顯現的許多圈圈,總讓我驚嘆且著迷。那是生命當中第一個收集的美好記憶。

  漸漸長大後,喜歡收集的興趣未曾稍減,無論是碎紙屑、養樂多罐子、橡皮筋、碎木屑、小彈簧、短短的線、繩子、口香糖的鋁箔紙……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都在我的收藏範圍裡,我喜歡「物盡其用」的概念。所有的收集都變成了我的零件,這些零件,讓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

  有一次,一台裝電池的小機器壞了,我發現是接觸不良,拿出口香糖的包裝紙,撕下鋁箔塞進機器裡,問題就解決了。木桌的缺損,拿白膠混合木屑補起,完整無缺。當我收集的零件項目越來越多,在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小難題幾乎都能迎刃而解。這樣順暢地解決問題,讓我越來越愛收集、收集所有。

  為了我的收集品,我開始有了許多的零件盒子,從小小的格子變成放大版的工具箱,裡面有待拆的家電用品、美麗的玻璃瓶、電線、電路板、馬達……越來越多的零件,讓我在拆解拼湊中,得到許多創作的靈感。

  我用音響喇叭、連接熱水器的鋁管、鋁罐、電線、燈泡組成了美麗的小檯燈;用強力橡皮筋和車用雨刷做成了十字弓 ; 還有牛奶桶加銅管做成露營用的火箭爐熱水器,以同時解決在野地露營時要生火野炊和洗熱水澡的問題。在我的零件倉庫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稀奇。

  在收集了各式的零件後,我發現自己許多背景知識不足以善加利用所有零件,我開始大量閱讀關於機械、電路、能源……的書籍、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影片,然後努力的做筆記。就像齒輪、電阻、電能、馬達、光譜……。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可以幫助我解決許多小麻煩。當明白更多的原理,就更容易看見問題的癥結點,也更能創造出自己所需的一切。

  朋友送來報廢的舊式投影機,我開心的拆解著,裡面的每一顆螺絲、每一個零件都被安置妥當。其中的菲聶耳片(有圓弧刻痕的壓克力板),讓我如獲至寶的開心了好久,陽光透過菲聶耳片的聚焦,木板會瞬間起火。我將整台機器改造後,變成我最想要的夢幻太陽能煮食器。能用太陽煮食,讓我興奮莫名。

  迷戀收集。收集迷戀。我在生活當中不斷地收集零件,也不斷地累積自己頭腦中的零件。為了我迷戀的零件,我也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學習所有技能。在零件組合中、當頭腦的零件碰撞時,那就是創造發明的時刻。我喜歡這樣的生活,喜歡自己成了別人口中的「垃圾發明家」。

  垃圾發明家,坐擁一屋子的零件,這對於亞斯來說,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我常常把玩著這些零件,感覺著它們脫離複雜後成為單一元素的簡單。一個小小的彈簧、一團麻繩、一塊上好的小木料……,我用可樂寶特瓶變身零件盒子,裝起零碎的收集,想著它們未來的出路,在毫無限制的想像空間裡,這些讓我迷戀的收集,有了無限可能。

  任何事情,都有它美好的一面。選擇看見事件的美好面,總能讓生活多了許多開心。被認為該丟棄的、被換掉的一切,在自己珍惜的態度裡,「擁有」會變成一種快樂、一個幸福的開始。

不會做事。不會懂事

  「不會做事。不會懂事」,我總是如是說。

  對於「諄諄訓誨」的教育,我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在沒有深刻體會時,多說無益。正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經歷的事件中能夠增長智慧,是因為親身體驗了一切。「知道、做到、悟到、得到」,事情在經歷了這四個階段後,才能夠有所體悟,才能真正的內化成自己的智慧。而「諄諄訓誨」的教育讓人僅僅停留在「知道」的階段,讓許多道理終究變成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口號。

  為了破除諄諄訓誨的教育模式,在諾瓦小學裡,常常都有求才的公報出刊,上面刊出許多孩子可以應徵的工作。每一項工作都如出社會應徵工作般設定條件和工作薪資等資訊。孩子在收到公報以後,開始認真地研讀設定條件,開始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是邁向人生最重要的基礎。自己是否笑容可掬?是否認真負責?是否有能力完成一切?

  歷年來的工作機會非常多,曾經有諾瓦十五年回顧活動的解說員,應徵者必需要能詳述學校十五年來的發展,還有人、物的介紹。許多想要應徵的孩子開始訪問學校資深的老師,整理訪問記錄、並開始仔細地研究這十五年累積的一切相關資料和留存的物品。在準備應徵的過程裡,他們已經開始學習,如何增加自己成功的條件了。

  在他們備齊了自己的履歷後,開始資料審查的階段。學校老師負責評審應徵者的資料審查、面談,錄取名額並不會因為報名者眾或年紀較小而放寬。在應徵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如何在面談時將對於自我的瞭解,落落大方地侃侃而談,清楚詳實地呈現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爭取到想要的機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教育,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特質、認識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想要。

  曾經有一個工作項目是針對低年級的孩子設定的,需要條件是笑容可掬、認真負責。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回到家洗好澡後,在鏡子前不斷地笑著,媽媽問他說:「你今晚為何一直笑呢?」孩子問說:「媽媽,你覺得我的笑,是笑容可掬嗎?」他拿出諾瓦公報,指著需要笑容可掬的求職欄說:「我想要應徵這份工作。」

  孩子們終於等到了面試的時間,每個人都穿戴整齊地帶著自己準備面試的資料,他們認真、謹慎、全神貫注的安靜等待輪到自己面談的那一刻。許多孩子在面談前描述著他們緊張的心情,還有他們的事前準備,也期待自己能控制住緊張的情緒從容面對。在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中,孩子體驗到的是父母當初求職的經過,在家裡和父母討論著「如何增加自己的能力,才能獲得想要的工作機會」。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得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周遭人的寬容。

  當公布錄取名單時,幾家歡樂幾家愁,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孩子開心的分享著自己的幸運、自己在準備求職過程的方法。沒有被錄取的孩子認真地聽著,思考自己沒被錄取的原因。成功者的經驗讓失敗者再一次檢視自己的不足,等待下一次的機會來臨。孩子們知道經過修正後,將更能掌握時機,這是諄諄訓誨的教育裡無法給予孩子的真實體驗。

  當得到工作的機會後,每一個工讀生也在過程中被考驗著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工作時是否符合服裝儀容的規定?是否遵守工作的時間?是否表現得認真負責?是否能滿足工作要求的每一個細節?當孩子有遲到、服裝儀容不整,或其它項目未能完成,一樣的會被扣薪資和記錄,這些不良的記錄將隨著下一次的求職而成為被考慮的因素。若是表現的可圈可點,將同樣的被記錄,提高了下一次求職的順利機會。

  「不會做事。不會懂事」,一次的求職經驗,讓孩子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在過程中所有心情的起伏,在面對成功或失敗裡,找到自己做事情該有的態度。從準備資料、面試、到工作經驗的累積和完成後的省思和檢討,將是他們踏出社會前最好的練習。在屢次的練習中,他們已經完全能體悟「知道、做到、悟到、得到」四個邁向智慧的階段。在這求職和工作的過程中,已經完美的達成教育最終的目的,他們懂得了待人接物、應對進退和認真、負責,所以說「不會做事。不會懂事」。

目錄:


〈推薦專文〉
1. 遇見脫下盔甲的亞斯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邱淑惠
2. 相反國裡的朋友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執行長 曾雅盈
3. 脫下盔甲,看見陽光 蘇偉蓉 
〈自序〉從「沉默的搖晃」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前言〉穿上盔甲的貓
一、本質
1、兩億個為什麼
2、迷戀。收集
3、沉迷
4、細節
5、單純的思維
6、亞斯的勇氣
7、意志力
二、能力
1、零件盒子
2、觀察力
3、精準
4、創意
5、句號思考法
6、創新思維
7、驚聲尖叫
8、想要。該要。能要。
三、態度
1、興趣
2、不會做事。不會懂事
3、研究精神
4、換一個高度。看待一切
5、重新來過
6、嘗試
7、情緒內心
8、動物保育區
9、愛護地球。珍惜資源
10、光陰似箭
11、領導者
四、總結
1、凡事由真
2、慈悲
3、圓滿
〈結語〉脫掉盔甲的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