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乃文
系列: 健康人生192
出版社: 天下生活出版
出版日期: 2020/06/29
ISBN: 9789869898942
頁數: 352
系列: 健康人生192
出版社: 天下生活出版
出版日期: 2020/06/29
ISBN: 9789869898942
頁數: 352
內容簡介
重返生死線:葉克膜現場的30堂修練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心臟外科手術問世,
打破了「心臟不能碰,一碰就會死」的迷思;
ECMO的誕生,則進一步改寫了生死的定義!
»鑽研心臟血管外科二十餘年、嫻熟ECMO權威醫師的第一手心得
»華文地區首本ECMO科普專書,醫護專業、大眾都能快速輕鬆入門
»逾80幅資訊圖表,全面導覽ECMO在急重症領域的應用與關鍵機轉
醫學上有個說法叫「回不去的臨界點(no return point)」,一旦生命越過這個點,就進入死亡狀態,無法恢復。ECMO之所以能在重症醫學上占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它能在這關鍵的生死一線間,讓醫師得以「向上帝借時間」,做更多的醫療努力。過去我們以為必死無疑、根本不必花時間來救的患者,大有機會能被救回來。
1994年,臺大醫院引進ECMO,當時算是相當昂貴的自費項目,成功機率也不高,醫院甚至經常收不到錢。2002年12月,ECMO被納入健保給付,使用人次馬上增加了三分之一。但由於ECMO是相當複雜先進的治療,即使健保納入給付,使用還不算上普及。直到發生全國矚目的「邵曉鈴事件」,引進台灣12年的ECMO,一夕爆紅。
2009年,ECMO用量暴增,原因是健保擴展了ECMO的適應症,原本只用於心臟外科手術的治療,後來發現內科、感染科、急救各種病症都可以處理。未來的醫院、特別是專責重症的醫師不可以再說:「我不會ECMO。」因為ECMO即將成為各醫院的「常備治療項目」。
事實上,台灣近年的ECMO病例數已發展到令人驚愕的程度,使用密度世界第一。北部一家500張病床的中型醫院,每年ECMO治療量竟超過了整個澳洲。2018年之前,中國儘管有14億的人口,在ECMO治療的絕對數量也少於台灣。
過去,ECMO集中在專業度較高的醫學中心裡,如今全台灣幾乎中型以上的醫院都配置了ECMO。然而,裝備有了,相關醫護的培訓、臨床經驗大多還未跟上。主要原因是醫學院的相關課程太少,有的只上過一堂課,甚至有的只聽過ECMO這個縮寫。醫護專業如此,遑論一般大眾普遍對ECMO感到陌生,特別是對病家來說,往往因為時間緊迫、原理複雜、病情渾沌、費用龐大,要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做出「知情同意」的決定真是很不容易。
ECMO的難,除了開銷龐大,更因為它有著陌生的臨床表現、獨特的併發症、複雜的管理。事實上,ECMO的操作高度要求經驗跟技術,需要相當長的學習曲線,相關知識並非看書就能掌握,需要實務的經驗累積。研究指出,ECMO核心團隊的專業與否,跟患者存活率有密切關係。不同的團隊,在同一段時間、同一家醫院、同一個加護病房,用同一種ECMO機器,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臨床結果,患者存活率可以相差到五倍!也有論文研究證實,ECMO放愈多的醫院跟醫師,治療結果存活率就會比較好。
若哪一天不幸病情急重送醫,社會大眾必定期待醫院內有專業的ECMO醫護團隊,可以提供最妥善的照護。一支夠精銳的ECMO團隊,足讓原本因時間、地點、科室、人員而處於變動不定的醫療反應能力,提升至另一個水準。
本書作者曹乃文醫師,投身重症醫療二十年,自2003年至今,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完成近六百例的ECMO治療。有感於ECMO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然相關知識經驗的傳遞仍嫌遲滯,大眾困惑於ECMO是「救命神器」抑或「醫療濫用」的爭論之中,於是決定利用餘暇費時一年完成此書。從心臟外科手術的簡史開始,談到ECMO的問世、原理、構成,再一一詳述適應症與禁忌症、臨床表現、併發症、裝機脫機的時間點、合理存活率、跨科際合作重要性、全方面照護方式等等,深入淺出。
除了相關醫療人員能從此書有所收穫,也期盼大眾因為更多的理解,而能將相關的醫療討論與決定回歸到理性的科學上。
【精采重點】
.ECMO長什麼樣子?.ECMO的發展與應用
.常見適應症有哪些?.救命神器,還是醫療濫用?
.如何判斷裝機、脫機的最佳時間點?.為什麼裝了ECMO還會死?
.如何預防及管理併發症?.為何裝上ECMO心臟變更差?
.照護上有哪些重要挑戰?.存活率只有個位數,該救還是不救?
.如何打造並優化ECMO團隊?
【名人推薦】
周岳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管理大學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體外循環技術學會常務監事
周迺寬│臺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台灣體外維生系統學會理事長
哈多吉│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祕書長、輔大醫院醫務祕書
張有德│益安生醫董事長
黃正雄│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陳益祥│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心臟外科手術問世,
打破了「心臟不能碰,一碰就會死」的迷思;
ECMO的誕生,則進一步改寫了生死的定義!
»鑽研心臟血管外科二十餘年、嫻熟ECMO權威醫師的第一手心得
»華文地區首本ECMO科普專書,醫護專業、大眾都能快速輕鬆入門
»逾80幅資訊圖表,全面導覽ECMO在急重症領域的應用與關鍵機轉
醫學上有個說法叫「回不去的臨界點(no return point)」,一旦生命越過這個點,就進入死亡狀態,無法恢復。ECMO之所以能在重症醫學上占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它能在這關鍵的生死一線間,讓醫師得以「向上帝借時間」,做更多的醫療努力。過去我們以為必死無疑、根本不必花時間來救的患者,大有機會能被救回來。
1994年,臺大醫院引進ECMO,當時算是相當昂貴的自費項目,成功機率也不高,醫院甚至經常收不到錢。2002年12月,ECMO被納入健保給付,使用人次馬上增加了三分之一。但由於ECMO是相當複雜先進的治療,即使健保納入給付,使用還不算上普及。直到發生全國矚目的「邵曉鈴事件」,引進台灣12年的ECMO,一夕爆紅。
2009年,ECMO用量暴增,原因是健保擴展了ECMO的適應症,原本只用於心臟外科手術的治療,後來發現內科、感染科、急救各種病症都可以處理。未來的醫院、特別是專責重症的醫師不可以再說:「我不會ECMO。」因為ECMO即將成為各醫院的「常備治療項目」。
事實上,台灣近年的ECMO病例數已發展到令人驚愕的程度,使用密度世界第一。北部一家500張病床的中型醫院,每年ECMO治療量竟超過了整個澳洲。2018年之前,中國儘管有14億的人口,在ECMO治療的絕對數量也少於台灣。
過去,ECMO集中在專業度較高的醫學中心裡,如今全台灣幾乎中型以上的醫院都配置了ECMO。然而,裝備有了,相關醫護的培訓、臨床經驗大多還未跟上。主要原因是醫學院的相關課程太少,有的只上過一堂課,甚至有的只聽過ECMO這個縮寫。醫護專業如此,遑論一般大眾普遍對ECMO感到陌生,特別是對病家來說,往往因為時間緊迫、原理複雜、病情渾沌、費用龐大,要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做出「知情同意」的決定真是很不容易。
ECMO的難,除了開銷龐大,更因為它有著陌生的臨床表現、獨特的併發症、複雜的管理。事實上,ECMO的操作高度要求經驗跟技術,需要相當長的學習曲線,相關知識並非看書就能掌握,需要實務的經驗累積。研究指出,ECMO核心團隊的專業與否,跟患者存活率有密切關係。不同的團隊,在同一段時間、同一家醫院、同一個加護病房,用同一種ECMO機器,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臨床結果,患者存活率可以相差到五倍!也有論文研究證實,ECMO放愈多的醫院跟醫師,治療結果存活率就會比較好。
若哪一天不幸病情急重送醫,社會大眾必定期待醫院內有專業的ECMO醫護團隊,可以提供最妥善的照護。一支夠精銳的ECMO團隊,足讓原本因時間、地點、科室、人員而處於變動不定的醫療反應能力,提升至另一個水準。
本書作者曹乃文醫師,投身重症醫療二十年,自2003年至今,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完成近六百例的ECMO治療。有感於ECMO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然相關知識經驗的傳遞仍嫌遲滯,大眾困惑於ECMO是「救命神器」抑或「醫療濫用」的爭論之中,於是決定利用餘暇費時一年完成此書。從心臟外科手術的簡史開始,談到ECMO的問世、原理、構成,再一一詳述適應症與禁忌症、臨床表現、併發症、裝機脫機的時間點、合理存活率、跨科際合作重要性、全方面照護方式等等,深入淺出。
除了相關醫療人員能從此書有所收穫,也期盼大眾因為更多的理解,而能將相關的醫療討論與決定回歸到理性的科學上。
【精采重點】
.ECMO長什麼樣子?.ECMO的發展與應用
.常見適應症有哪些?.救命神器,還是醫療濫用?
.如何判斷裝機、脫機的最佳時間點?.為什麼裝了ECMO還會死?
.如何預防及管理併發症?.為何裝上ECMO心臟變更差?
.照護上有哪些重要挑戰?.存活率只有個位數,該救還是不救?
.如何打造並優化ECMO團隊?
【名人推薦】
周岳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管理大學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體外循環技術學會常務監事
周迺寬│臺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台灣體外維生系統學會理事長
哈多吉│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祕書長、輔大醫院醫務祕書
張有德│益安生醫董事長
黃正雄│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陳益祥│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曹乃文
畢業於陽明醫學院,投入心臟血管外科領域二十多年,涉獵重症科,鑽研ECMO(葉克膜),協助北醫創設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重症科。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至今已完成ECMO近600例。其中,「心房開窗」、「經皮拔ECMO插管」的技術都是台灣首見,在臨床醫療創新上成就卓著。
臨床經驗的累積之餘,也深感ECMO的應用將益漸廣泛與重要,除了經常於國內外期刊發表相關研究外,也經常往返兩岸及國際的醫學教育課堂、醫療現場、學術研討會,分享並推廣ECMO臨床經驗。
李宜蓁(採訪撰文)
臺大新聞所畢業,曾任康健雜誌記者、親子天下雜誌主筆,目前為自由寫手。
曹乃文
畢業於陽明醫學院,投入心臟血管外科領域二十多年,涉獵重症科,鑽研ECMO(葉克膜),協助北醫創設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重症科。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至今已完成ECMO近600例。其中,「心房開窗」、「經皮拔ECMO插管」的技術都是台灣首見,在臨床醫療創新上成就卓著。
臨床經驗的累積之餘,也深感ECMO的應用將益漸廣泛與重要,除了經常於國內外期刊發表相關研究外,也經常往返兩岸及國際的醫學教育課堂、醫療現場、學術研討會,分享並推廣ECMO臨床經驗。
李宜蓁(採訪撰文)
臺大新聞所畢業,曾任康健雜誌記者、親子天下雜誌主筆,目前為自由寫手。
內容目錄
目錄
作者序
偶然的旅程,必然的修練
推薦序
葉克膜團隊的幕後功臣/周岳廷
亦狂亦俠的醫界同行/周迺寬
一本富含人性的教科書/陳益祥
昔日熱血小曹,今日救命老曹/黃威融
Part1 昂貴的嗜血怪物
01 心臟是不可碰觸的神聖之地
02 黎明將至
03 VA ECMO長什麼樣子?
04 ECMO的發展與應用
Part2 與死神同行
05 ECMO常見適應症
06 死而復活的大學生
07 休克的定義與處置
08 金鐘罩的致命弱點:血流混合點
09 從地獄來的人
10 時間就是腦子
Part3 避開麻煩,就不用處理麻煩
11 拜託右腳留給我!
12 插管步驟、地點與選管原則
13 不論結果如何,管總是要拔的
Part4 救命神器,還是醫療濫用?
14讓瀕死者重返臨界點
15 心跳暫停16天,改寫生死定義
16 結果論英雄的4個誤解
17 不是醫師都會,醫學院也沒在教!
Part5 魔鬼藏在細節中
18 併發症的預防與管理
19 避免下肢缺血的有效方法
20 沒脈搏怎麼辦?IABP主動脈內氣球幫浦
21 為何心臟變更差?談「弄臣症候群」
22 出血併發症
23 血液中致命的各種渣
24 不能輕忽的潛在感染
25 左心去負荷能克服終極限制
Part6 向上帝借時間
26 沒有戰略、沒有存活
27 誰來負責拔插頭?
28 存活率只有個位數,該救還是不救?
29 成也團隊,敗也團隊
30 優化,才是團隊的成功關鍵
後記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挽救重症患者性命的VV ECMO
作者序
偶然的旅程,必然的修練
推薦序
葉克膜團隊的幕後功臣/周岳廷
亦狂亦俠的醫界同行/周迺寬
一本富含人性的教科書/陳益祥
昔日熱血小曹,今日救命老曹/黃威融
Part1 昂貴的嗜血怪物
01 心臟是不可碰觸的神聖之地
02 黎明將至
03 VA ECMO長什麼樣子?
04 ECMO的發展與應用
Part2 與死神同行
05 ECMO常見適應症
06 死而復活的大學生
07 休克的定義與處置
08 金鐘罩的致命弱點:血流混合點
09 從地獄來的人
10 時間就是腦子
Part3 避開麻煩,就不用處理麻煩
11 拜託右腳留給我!
12 插管步驟、地點與選管原則
13 不論結果如何,管總是要拔的
Part4 救命神器,還是醫療濫用?
14讓瀕死者重返臨界點
15 心跳暫停16天,改寫生死定義
16 結果論英雄的4個誤解
17 不是醫師都會,醫學院也沒在教!
Part5 魔鬼藏在細節中
18 併發症的預防與管理
19 避免下肢缺血的有效方法
20 沒脈搏怎麼辦?IABP主動脈內氣球幫浦
21 為何心臟變更差?談「弄臣症候群」
22 出血併發症
23 血液中致命的各種渣
24 不能輕忽的潛在感染
25 左心去負荷能克服終極限制
Part6 向上帝借時間
26 沒有戰略、沒有存活
27 誰來負責拔插頭?
28 存活率只有個位數,該救還是不救?
29 成也團隊,敗也團隊
30 優化,才是團隊的成功關鍵
後記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挽救重症患者性命的VV ECMO
ISBN: 9789869898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