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想力 | 拾書所

慢想力

$ 190 元 原價 240

內容簡介

慢想+深度思考+創意點子=推動世界前進的力量

我們正以驚人的速度失去緩慢、沉思的能力,
這也意味著我們將失去安定的能量、判斷的思維和創意。

此刻,是我們必須慢下來的時候了!

慢,不是怠惰,而是對生活的珍惜、對忙碌步伐的反思,
慢,更是一種能力,一種安然深刻的態度!

享受「慢活」,以「慢想力」做正確決策,
就從慢慢閱讀一本書開始。

慢讀,
是安靜的沉澱,
是累積「慢想力」最簡易的方法。

讓我們透過安靜、和緩的閱讀,
重拾「感受力」、打造「創造力」與「知識力」、
找回生活的「好元氣」、「真趣味」,擁抱「幸福感」。


本書作者知名趨勢觀察家理查‧華生
曾任IBM、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全球百大企業顧問,

他提出,要認清快節奏的生活如何改變我們的思考品質和想像力,
就要與現狀保持距離、從中抽離,這就是本書要教你的「慢想10力」:

★ 人腦勝過電腦,10現象可以證明
★ 創意好點子要怎麼想,教你10招
★ 行住坐臥,深度思考必知10祕訣
★ 好還要更好,加強思考力10撇步
★ 戒掉老調子,創意增百倍10要訣
★ 孩子不說,但你要知道的10種想法
★ 讓孩子不流淚的創意教養10策略

在慢食、慢活之後,更進一步掌握慢想力,為充實、不憂懼的人生開啟新頁!

從今天起,先在房門掛上:「請安靜,我正在思考。」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陳正芬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會計碩士,曾任IBM公司資訊工程師、匯豐銀行企業融資部經理,現為專職譯者。

目錄

推薦序 慢想,是創意的原力〈徐一鳴〉

前 言 快速的年代,需要慢調子
快節奏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思考品質,但唯有保持距離或從中抽離才能認清這個事實,就從安靜坐著閱讀一本書開始。

PART I 慢想,才能練就深度思考力
在瞬息萬變、高壓力、熙來攘往、快還要更快的世界,人們也以驚人的速度失去緩慢、沉思的空間。

第1章 我們的孩子變笨了嗎?
☆慢想10力:孩子不說,但你要知道的10種想法

第2章 老師不可不知的事情
☆慢想10力:讓孩子不流淚的創意教養10策略

PART II 深度思考,就會孵出創意點子
晚上在幽暗蒙塵的心中做夢的人,早上醒來發現只是一場空。但是做白日夢的人卻是一群危險份子,因為他們會睜大眼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第3章 請安靜,我正在思考
☆慢想10力:人腦勝過電腦,10現象可以證明

第4章 好點子要怎麼孵育
☆慢想10力:創意好點子要怎麼想,教你10招

第5章 在哪裡做深度思考
☆慢想10力:行住坐臥,深度思考必知10祕訣
☆慢想10力:好還要更好,加強思考力10撇步

PART III 創意點子,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力量
如果你的腦子進入死胡同,請倒車、停車、下車,去散步。最重要的,別去工作。最棒的創意點子都不是在辦公室想出來的!

第6章 要如何清除卡卡的腦袋
☆慢想10力:戒掉老調子,創意增百倍10要訣

第7章 焦慮的年代需要慢功夫

後語 預見未來10大趨勢

自序/導讀

推薦序
慢想,是創意的原力


我自認是想事情很快的人,連買房子幾乎不超過十分鐘。乍看書名,本來想婉拒,順手翻了幾頁,立刻改變了想法,倒是發現需要很大的膽量,才敢提筆寫自己以往看書的習慣正確無誤。

一對失業父母,沉迷在虛擬世界中養一個名為「阿妮瑪」的虛擬女兒,長期逗留網咖,竟把自己親生女嬰活活餓死,故事乍聽極為荒謬,卻絕對真實,是發生在南韓的真實事件,類似的虛擬世界成癮,棄親生子女不顧的狀況,之前也在台灣發生過。

上網成癮,或習慣用數位工具吸收資訊與溝通人際關係,看在《慢想力》作者、趨勢觀察家華生(Richard Watson)眼裡,是影響新世代與未來社會的嚴重問題,他將這一世代稱為遊幕世代,他們的行為偏好多工(一邊上臉書、看YouTube、一邊用手機發簡訊);閱讀方式習慣跳躍(快速擷取、拼貼、看圖不愛看字);不愛用大腦記憶(記憶是存在硬碟或雲端上的玩意)。

上述種種,當前社會處處可見,沒錯,低頭族、蘋果兒童(iKidz)正環繞我們身邊。我們或許看不順眼,卻不能忽視他們帶來的巨大改變。
這個趨勢到底會帶來什麼後果?

作者認為,最嚴重問題之一在於遊幕世代越來越不思考,他們習慣平行擷取資訊,用過即丟,卻無法發展垂直思考,建構邏輯。當社會充斥越來越多對雜亂訊息的膚淺理解,文明的創造力將日趨低下。

還好,世事萬物均難脫物極必反的循環,當遊幕世代邁入全盛期,傳統的「紙本世代」可能捲土重來,這並不是意味著紙媒將會上演王子復仇記,而是相應於紙本世代的行為習慣,將重新被人們珍惜、重視。譬如慢讀、慢想、用紙張溝通,把行為速度降下來,那些因為數位工具所造成的簡化、省略或可隨時「砍掉重練」的惡習,才得以清除,邁向再一次的文藝復興,人類最有價值的創意與創造力才能浴火重生!

本書發人深省,值得現代人放下繁瑣仔細閱讀,切記:「資訊」可以來自Google,但「創意」必須來自內心的深層思考。

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二○一二年十一月於舊金山

各界推薦/推薦序

李家同 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
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徐一鳴 達一廣告董事長
稱讚推薦

「本書發起慢想運動,內容言簡意賅,是快步調年代的生活指南。」
──《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

「本書提倡的慢想、深度思考,是所有家長、教師應該關注的課題。」
──《泰晤士教育增刊》(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內容試閱

我們應該更認真思考看似沒有立即價值的事,有哪些長遠的好處,而眺望窗外是個不錯的起點。你最近什麼時候看到成年人凝視機艙窗外遠景?最近什麼時候看到孩子遠眺汽車、火車窗外的景致?我猜幾乎是零,因為大家都成為低頭族,雙眼都聚焦在數位產品。如果凝視窗外對你不管用,就外出散步吧。偶爾在郊外迷路也不錯,最重要的是,花時間慢慢試驗、修補、分析和討論。

在家的時候盡可能別工作過量。工作會不斷打擾我們,但我們應該把上下班分清楚。也就是說,每個禮拜找一、兩天放個假,每年至少度假一星期,而且是沒有手機的假期。還要數位節食,花多點時間洗泡泡浴、蒔花弄草以及睡覺。

睡眠不僅對身心健康很重要,當我們睡覺時,心開始卸下種種記憶,將看似不相干的資訊和片段的經驗連結起來。作家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說:「睡眠時所有七零八落的東西全都飛了起來,像字紙簍在強風中翻倒一般。」因此,如果我們營造一個不重視睡眠的實體環境或社會標竿,就是再一次侵蝕我們做夢以及想出新點子的能力。

如果你確信深度思維的空間受到威脅,就採取行動吧。爭取不把工作帶回家的權利或成立抗議團體,要求航空公司和餐廳設置禁止使用手機的區域,如果做白日夢的時間少到令你擔憂,就夢想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吧。

這些方法適用於成年人也適用小孩。孩子的行程太緊湊,且功課多到沒時間自由玩耍,不妨安排幾天什麼事都不做,既沒有計劃也不玩有架構的遊戲,一定要讓孩子有玩膩的時候,這樣他們就必須運用想像力來發明一些脫離煩膩的方法。


沒那麼容易

聰明智慧的另一個潛在威脅,在於簡單的愉悅很容易取得。除非我們灌輸困難或花時間的事情是有益的觀念,否則拜數位年代所賜、不用腦的快樂主義將隨處可見,大部分的人將陷入半嬰兒的狀態。因此,容易的事情就別去做,把注意力聚焦在困難的事情上。這種主張會受歡迎嗎?不會。而且可能因此被怨恨。但是以後會有人感激你。

據調查,六六%的中國人相信擁有純網路的正式關係是可能的。換言之,他們認為用科技替代真人接觸是可能的。但是,光是有可能並不表示是比較好的方式,人都會挑簡單的做,但是結局會是怎樣?我們的技術愈來愈精巧,但溝通品質卻有開倒車的傾向。方便性成為一切的衡量標準,每件事都成了個人需要與欲望的延伸。

學校也呈現類似的趨勢。老師迎合年輕學子,不斷提供學生五花八門的簡單選項和替代方案,以挑起他們的欲望,然而這種方式只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他們是宇宙的中心而且自己的觀點受重視,無論是多麼無知與不正確。

文化評論家李‧西格爾(Lee Siegel)的觀察:「網際網路是第一個滿足被孤立、孤芳自賞,和不合群之人的環境。」英國作家提姆‧亞當斯(Tim Adams)則評論網際網路:「幾乎毫無例外證明,它提供世界來了解我,而不是我主動去了解世界。」

我們以為自己在利用網際網路,但或許是網際網路在利用我們。我們以為知識會日積月累,因此網路是在散播知識,但是相反情況永遠可能發生。無知可能與日遽增,因為網路上輕易被共同創造並分送的垃圾,和各種讓人分心的事將我們的學習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