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達賴喇嘛開示成佛之道 | 拾書所

尊者達賴喇嘛開示成佛之道

$ 792 元 原價 880
21世紀的佛教徒,是深具「悲心」與「智慧」,同時也對許多領域有廣泛了解的人。
 
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和佛陀時代的世界截然不同,即便如此,人類仍然有著相同的煩惱、欲望與痛苦,渴求圓滿、平靜的身心安頓。在現代世界中,佛教學者更必須超越門戶之見,探究適合現代人修行的新途徑與道次第。 

本書有其特殊的源起因緣。身為西方人的圖丹・卻准法師在追求佛法的過程中,親歷了種種真切的困惑,進而催生尊者達賴喇嘛為所有求佛之人撰寫的這部指引。本書不以任何既定教法、信仰為前提,而是以開放而理性的論說,構建起平易卻深入的學佛通道。在閱讀過程中,會發覺尊者對於知識的強調,以及其不拘傳統的獨特教法,是如何靈活地貫通在各種不同主題之間。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每閱讀它一次,您將理解更多,這是由於這段期間您所積累的福德與智慧所致。

--------------------------------------------------------------------------------------------------------------

目錄

譯者序
開場白
前言
    此系列的目的
    整體系列總覽
    第一冊總覽
    溫馨提示
    致敬與感謝
1探索佛教
    存在的目的及生命的意義
    介於有神論宗教和科學化約論之間的中道
    佛法和其他宗教
    宗教在現代世界
    宏觀視野
2佛教的生命觀
    心是什麼?
    身體、心、輪迴及自我
    四聖諦
    緣起和空性
    緣起與三寶
    終結苦的可能性
3心和情緒
    佛教、科學與情緒
    幸福與不幸、德性和缺德
    情緒和煩惱
    建設性情緒和破壞性情緒
    情緒與生存
    與煩惱共事
    培養愛與慈悲
    良好的心態
    與畏懼共處,培養勇氣
    希望、欲望和接納
    比較自他與自我價值
    克服憂鬱
    分歧與衝突
    互助生存
4佛法和佛典的傳播
    諸乘和諸道
    佛陀的一生
    初期佛教派別
    初期佛教在斯里蘭卡
    大乘的發展
    密續的發展
    佛教大藏經
    哲學體系
5佛法自成一體
    三轉法輪
    大乘經典的真偽
    龍樹論大乘經之真偽
    佛經是否皆出自佛語?
    四種真確性
    四種佛身
    佛教在西藏
6審視教法
    《葛拉瑪經》的經驗
    可信賴的教法
    伏藏教法與淨相教法
    誇大之詞?
    正確理解要義
    佛法可以修改嗎?
    務實為上
7慈悲的重要性
    平靜的心
    動機的重要性
    修心
    八偈
8有體系的進路
    精神成長之道
    四諦及三士道
    不只一種方法
    針對當代聽眾的教法
    道次第的價值
    兩個目標與四依
9成佛之道所需的工具
    整體性的建議
    智慧與信心
    正確的修行
    集資淨障
    祈請文和儀式
    研讀、思惟、修行
    背誦和辯經
    典範
10進步
    切合實際的期待
    在對的時間嘗試高階
    檢視自己的禪修體驗
    進步的徵兆
11佛道上的自我省視
    我的一天
    逐步進展
    發起菩提心
    安於承受艱難
    保持快樂的心態
    證悟者
    我從人生中學到了什麼?
12在世間運用佛法
    良好的健康與處理疾病、傷害
    保持正面的態度
    以多元的方式利益他人
    入世佛教與政治參與
    消費主義與環境
    商業界與金融界
    媒體與藝術
    科學
    性別平等
    不同信仰之間
    納入其他宗教的修行
    不分教派的進路
注釋
翻譯對照表

Brand Slider